[发明专利]突发事件现场有毒气体远程无线监测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4666.3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8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光;李智敏;吴磊;仲顺安;赵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突发事件 现场 有毒气体 远程 无线 监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突发事件现场有毒气体远程无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有毒气体无线检测节点、至少一个信息汇聚中转节点和至少一个便携式智能手持终端;其中,所述有毒气体无线检测节点,用于检测突发事件现场的第一有毒气体信息,采用各种方式将所述有毒气体无线检测节点发送至突发事件现场第一有毒气体信息区域;
所述有毒气体无线检测节点包括有毒气体传感器阵列模块和第一微控制器模块;
所述有毒气体传感器阵列模块用于检测第一有毒气体信息,包括单参数传感器阵列模块和多参数传感器阵列模块;
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用于分析所述有毒气体传感器阵列模块检测的第一有毒气体信息;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包括聚类模块和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块;
所述聚类模块用于将所述有毒气体传感器阵列模块检测的第一有毒气体信息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
所述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块用于,利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的有毒气体识别模型识别所述聚类结果,得到第二有毒气体信息;
信息汇聚中转节点,用于将各有毒气体无线检测节点的第二有毒气体信息进行汇聚,并发送至所述便携式智能手持终端;
所述便携式智能手持终端包括第三微控制器模块和气体扩散计算模块,所述第三微控制器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有毒气体信息,按有毒气体所属类别进行融合,得到第三有毒气体信息;利用气体扩散计算模块快速得出现场第一有毒气体信息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毒气体无线检测节点还包括有毒气体吸附模块、第一定位模块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有毒气体吸附模块用于吸附有毒气体传感器阵列模块检测的第一有毒气体信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传感器阵列模块的检测的第一有毒气体信息发送至信息汇聚中转节点;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与第一定位模块相连;所述第一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有毒气体无线检测节点的定位信息;所述有毒气体无线检测节点还包括与有毒气体传感器阵列模块、有毒气体吸附模块、第一微控制器模块、所述第一微控制器模块相连的第一定位模块和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相连的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向有毒气体无线检测节点中的各个模块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离线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有毒气体信息进行离线分析,得到离线分析结果;
进一步的,还包括:优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离线分析结果修正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块的输出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46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蟑螂药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存储功能的水下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