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AN总线报文的软件滤波方法、系统及电子控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8072.1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0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何杨;王载琼;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61 | 分类号: | H04L12/861;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an 总线 报文 软件 滤波 方法 系统 电子 控制 单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N总线报文的软件滤波方法及系统,根据报文缓存装置的编号确定ID信息子集,然后在确定的ID信息子集(即部分ID信息)中遍历比较,从而减少了对一个CAN总线报文进行筛选所需要的遍历比较的次数,而根据报文缓存装置的编号确定ID信息子集的过程只需要执行一条指令即可,其仍然小于所减少的遍历比较的次数所需要执行的指令条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AN总线报文的软件滤波方法,减少了对一个CAN总线报文进行筛选所需要的遍历比较的次数,从而提高了电子控制单元传递报文数据信息的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子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总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报文的软件滤波方法、系统及电子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在功能型方面的设计要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电子单元被应用到汽车上。汽车上的各类电子控制单元全部链接到总线上,通过总线发送和接收需要交换的信号和数据。其中,较常用的车载总线类型是CAN总线。
汽车上的各类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外部CAN收发器连接到CAN总线上,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内部的CAN控制器与CAN收发器协同工作,在CAN总线上进行CAN总线报文的发送和接收。CAN总线技术对CAN总线报文的数据格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每条CAN总线报文中均包含ID信号和数据信息。电子控制单元通过CAN收发器在总线上接收到报文后,CAN控制器会对CAN总线报文的ID信息进行识别,根据当前电子控制单元所需CAN总线报文的ID信号对接收到的报文进行筛选,通过筛选后的报文会被存储至CAN控制器内相应的报文缓存装置(Message Buffer,MB)中。一个电子控制单元的CAN控制器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MB。上述报文筛选的过程称之为报文的硬件滤波。但在CAN控制器的内部滤波设计(即硬件滤波)常常无法保证能够完全滤除所有不需要的报文,这样就需要在电子控制单元中进行进一步的软件滤波。
目前在实现软件滤波时,电子控制单元中会记录所有需要用到的报文ID信息和上层应用模块的对应关系。一旦某条CAN总线报文通过CAN控制器的硬件滤波被存储到MB中,电子控制单元将会根据这条CAN总线报文ID信息与该电子控制单元所需的所有报文ID信息进行遍历比较,直到找到一种报文的ID信息与所述CAN总线报文ID信息相同,然后寻找与这个ID信息相对应的上层应用模块,并提取该报文中的数据信息传递给该上层应用模块;如果遍历完所有ID信息都没有找到一种报文的ID信息与所述CAN总线报文ID信息相同,电子控制单元将会丢弃这条CAN总线报文。
发明人在实现本方明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CAN总线报文的软件滤波方法,逐一遍历电子控制单元中记录的所有需要用到的报文ID信息,从而确定CAN总线报文是否是电子控制单元所需要的报文,其筛选速度较慢,使得电子控制单元传递报文数据信息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CAN总线报文的软件滤波方法及系统,以提高电子控制单元传递报文数据信息的效率。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CAN总线报文的软件滤波方法,应用于电子控制单元,预先为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中的各个报文缓存装置分配编号,并建立报文缓存装置的编号与ID信息子集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个ID信息子集由一个报文缓存装置中所需要缓存的所有CAN总线报文中的ID信息组成;所述方法包括:
当待筛选的CAN总线报文存储至报文缓存装置后,依据所述报文缓存装置的编号,以及报文缓存装置的编号与ID信息子集的对应关系,确定ID信息子集;
将所述待筛选CAN总线报文中的ID信息逐一与所述ID信息子集中ID信息进行比较;
当在所述ID信息子集中找到与所述待筛选CAN总线报文中的ID信息相同的ID信息时,确定所述待筛选CAN总线报文为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所需要的CAN总线报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8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光组件及LED灯具
- 下一篇:一种控制半导体LED外延片内应力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