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硫高铬钢的连铸方法及其制备的大方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0501.0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3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明;陈亮;郭华;李扬洲;郭奠荣;寄海明;黎建全;李志强;李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4 | 分类号: | B22D11/04;B22D11/115;B22D11/111;C22C3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婉婉;张苗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低硫高 铬钢 方法 及其 制备 大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硫高铬钢的连铸方法及其制备的大方坯。
背景技术
超低硫高铬钢是抗CO2、H2S等酸性气体腐蚀的石油套管用钢,该钢种中铬的含量高且硫含量较低,钢水粘度较大,连铸坯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CN101708537A公开了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连铸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结晶器内的保护渣、冷却水强度、过度热和拉速来克服连铸板坯纵裂的问题,然而该方法仅适用于Cr含量为24%~26%、S含量为0.030%以下的高铬不锈钢的连铸。
因此,针对铬含量为2.8-3.2重量%且硫含量为0.003重量%以下的超低硫高铬钢水,急需一种能够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的超低硫高铬钢的连铸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铬含量为2.8-3.2重量%且硫含量为0.003重量%以下的超低硫高铬钢水,能够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的超低硫高铬钢的连铸方法及其制备的大方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硫高铬钢的连铸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钢水注入中间包;
(2)在结晶器电磁搅拌下,将中间包中的钢水注入结晶器中并向结晶器中加入保护渣进行结晶;
(3)从结晶器中拉出结晶后得到的连铸坯,并让连铸坯依次通过二冷区和空冷区进行冷却,
其中,所述钢水的组成成分为:0.15-0.2重量%的碳,0.15-0.3重量%的硅,0.45-0.6重量%的锰,0.015重量%以下的磷,0.003重量%以下的硫,2.8-3.2重量%的铬,0.2-0.3重量%的钼,0.01-0.04重量%的铝,95-96重量%的铁;所述保护渣含有30-40重量%的SiO2、20-30重量%的CaO、0-10重量%的Al2O3、0.5-8重量%的MgO、5-15重量%的Na2O、0.5-10重量%的F-、5-15重量%的C、2重量%以下且大于0重量%的Fe2O3。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超低硫高铬钢的连铸方法制备而得的大方坯。
通过本发明的超低硫高铬钢的连铸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制备得到表面没有裂纹、渣壳和皮下气泡的,且内部质量良好的(无疏松、缩孔少、偏析低)超低硫高铬钢的连铸大方坯。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硫高铬钢的连铸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钢水注入中间包;
(2)在结晶器电磁搅拌下,将中间包中的钢水注入结晶器中并向结晶器中加入保护渣进行结晶;
(3)从结晶器中拉出结晶后得到的连铸坯,并让连铸坯依次通过二冷区和空冷区进行冷却,
其中,所述钢水的组成成分为:0.15-0.2重量%的碳,0.15-0.3重量%的硅,0.45-0.6重量%的锰,0.015重量%以下的磷,0.003重量%以下的硫,2.8-3.2重量%的铬,0.2-0.3重量%的钼,0.01-0.04重量%的铝,95-96重量%的铁;所述保护渣含有30-40重量%的SiO2、20-30重量%的CaO、0-10重量%的Al2O3、0.5-8重量%的MgO、5-15重量%的Na2O、0.5-10重量%的F-、5-15重量%的C、2重量%以下且大于0重量%的Fe2O3。
根据本发明,需要对中间包中的钢水的过热度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当中间包钢水的过热度过高时,钢坯易产生裂纹,中间偏析严重,连铸坯壳薄厚不一,易造成拉漏;过热度过低时,不利于钢中夹杂物上浮,易引起中间包的水口堵塞。因此,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优选控制注入中间包中的钢水的过热度为15-30℃。过热度低于15℃,会导致钢水在结晶器内凝固,生产中断;过热度高于30℃,会导致铸坯低倍评级高,甚至漏钢。
所述过热度是指钢水温度超出该钢水液相线温度的度数,液相线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0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