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穴内在体动态电特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48032.9 | 申请日: | 2014-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5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堂义;杨华元;高明;胡银娥;徐刚;唐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53 | 分类号: | A61B5/053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穴 内在 动态 特性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穴内在检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经穴内在体动态电特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穴位探测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检测的对象是“穴位皮肤”;(2)检测方法都是静态的,不能反应穴位电特性的动态变化,更不能即时反应针刺治疗过程中经穴电特性的变化。如“经穴皮肤电阻动态参数测定系统”(杨华元,夏锦杉,顾训杰.等.经穴皮肤电阻动态参数测定系统及其应用.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7I16(1):41),“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 魏建子,周钰,沈雪勇,等.伏安特性与穴位功能特异性.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9):18),“智能化穴位电阻检测仪”(李白双,宋关斌,蔡绍皙.智能化穴位电阻检测仪的研制及实验研究.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96;5(1):27), “经穴电参量自动巡回检测系统”(邓春雷,殷克敬.实验针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1),“经络穴位电测量方法探索”(张脉桢.经络穴位电测量方法探索.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l14(3):35),“原穴的量化与中医诊断系统”(韩煜,张磊。王津生,等.原穴的量化与中医诊断系统研究.天津中医药,2005;22(1):36)。
以上所述的传统经穴电特性检测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从概念上看,穴位和经络都不完全等同于体表的某一点或线;
(2)由于皮肤表层,更准确地讲应该是角质层,它的电特性受到许多物理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测试结果不稳定,缺乏可比性,可重复性较差;
(3)穴位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不同的解剖层次,经络之气循行于穴位之中,受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其在穴位中的深浅有别,所以针刺手法中有浅刺和深刺之分,这种特征在传统的检测方法中没有得到体现;
(4)不能即时动态反应经穴的电特性变化,尤其是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能动态反应经穴电特性变化的经穴内在体动态电特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穴内在体动态电特性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串口通讯模块连接,检测装置引出二电极线分别与针灸针的针柄连接。
所述下位机包括一单片机芯片、微电流恒流源和采集电源。采集电源提供电源,微电流恒流源为单片机提供恒定的电流源。单片机芯片包括串口通讯模块和A/D转换模块。
所述上位机包括串口通讯模块、文件记录模块和模拟图表显示模块。串口通讯模块与下位机的串口通讯模块连接,文件记录模块实时记录测得的电阻值,模拟图表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测得的电阻值。
一种经穴内在体动态电特性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⑴上位机发送读取数据指令至下位机;
⑵下位机采集恒流源下人体的分压值,储存于数据库中;
⑶下位机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机;
⑷上位机分析数据,经处理转换成相应的电阻值;根据实时检测的两电极间的电压和恒流源的电流值,直接计算实时的电阻抗值,即: ;
⑸将电阻值写入记录文件中,并用波形图显示。
本发明的优越功效在于:
(1)将检测的对象转变为穴位的空间结构,即对经穴内的电特性进行探测,实现了经穴电阻在体、实时、动态检测;
(2)以常规针灸(或特制的绝缘针灸针)作为检测电极,替代传统的穴位皮肤电阻检测方法;
(3)在检测电源上,采用可调的恒流源作为检测电流,可以实现不同恒流下,经穴电阻的变化,也可以观察恒流的状态下,经穴内电阻的动态变化,恒流检测使检测结果更稳定、重复性好;
(4)避免了检测过程中的传统影响因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与电极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检测装置上位机与下位机连接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检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所示,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穴内在体动态电特性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RS232串口通讯模块连接,检测装置引出二电极线分别与针灸针的针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80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盒控制电路及电子烟盒
- 下一篇:抗CD20抗原的抗体L1H1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