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聚氨酯模塑软泡用离型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0441.6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5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井上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34;C08G18/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何蔚 |
地址: | 21512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聚氨酯 模塑软泡用离型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型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模塑软泡用离型剂。
背景技术
聚氨酯脱模剂分为外脱模剂和内脱模剂两种。为了在成型加工时制品能从模具中容易取出,在模子表面涂上的一层涂剂,称为外脱模剂。内脱模剂是加到PU配方中,在每次模塑成型时,迁移到泡沫和模具的交界面,从而达到脱模效果。
较为理想的脱模剂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腐蚀模具,在模具表面不残存分解物,应能给予制品良好的外观,不影响制品的色泽、粘合性、受漆能力等,尽可能减少模具清理时间;并且无毒,安全,便于操作,成本较低。
由于种种原因, 内脱模剂使用很少, 目前聚氨酯行业广泛采用的仍然是外脱模剂。外脱模剂一般由介质和脱模活性物质组成。介质一般是有机溶剂或水, 脱模活性物质常见的有硅油、蜡及油脂等。现用的外脱模剂中的介质一般是有机溶剂,如卤代烃及脂肪烃等,由于所用有机溶剂通常有毒或可燃, 威胁安全,并污染环境;而用水作溶剂则无这些缺点, 因此以水为介质的水基脱模剂受到人们极大关注。但现有的水性离型剂都含有有机溶剂,不能完全采用去离子水进行分散;而且现有的水性离型剂大多不耐储存、固含量较低、与金属的粘结力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水性离型剂存在的不耐储存、固含量较低、与金属的附着力差等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型聚氨酯模塑软泡用离型剂,其固含量高、成膜性好、与金属的粘结力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型聚氨酯模塑软泡用离型剂,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水性聚氨酯模塑软泡用离型剂包括如下成分:聚酯多元醇0~40份,聚醚多元醇10~60份,异氰酸酯15~30份,二羟甲基丙酸 1~8份,三乙胺1~7份,胺扩链剂0.05~0.15份,催化剂0~0.15份,消泡剂0.05~0.15,蜡类30~80份,去离子水50~200份;
所述胺扩链剂是乙二胺;
所述催化剂是T-120或T12;
所述消泡剂是T-7551或BYK-024;
所述蜡类是聚乙烯蜡或微晶蜡。
其中,所述聚酯多元醇与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0 ~ 1。
其中,所述聚酯多元醇是PBA2000。
其中,所述聚醚多元醇是N220、KGF2000MD或N33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的蜡类为聚乙烯蜡,耐温性高于70℃;或者是微晶蜡,耐温性高于65℃。
其中,所述异氰酸酯为IPDI或者HDI;其异氰酸酯指数(NCO/OH摩尔比值)为1.1~1.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性聚氨酯模塑软泡用离型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原料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蜡类及扩链剂于110~120℃减压搅拌脱水;
b、在步骤a体系中加入异氰酸酯,在催化剂催化下进行预聚反应和亲水扩链反应;
c、将溶有三乙胺的去离子水溶液与步骤b制得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中和、高速分散乳化;
d、在步骤c所得体系中加入胺扩链剂及有机锡催化剂,分散1h后,添加消泡剂继续分散10min,即可得到水性聚氨酯模塑软泡用离型剂。
其中,所述步骤a中的聚酯多元醇与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0~1.0;所述的蜡类为总质量的30~80%,加热温度为105~120oC,真空度为0.08~0.1Ma,脱水时间为2~3 h。
其中,所述步骤b中催化剂用量为预聚体总量的万分之一~万分之五;所述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指数为1.1~1.4;所述预聚反应温度为75~95 oC,反应时间为1~3 h。
其中。所述步骤c中的三乙胺用量为预聚体总量的1%~2%;所述分散速度为600~2000 r/min;乳化分散时间为0.5~2 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水性聚氨酯模塑软泡用离型剂储存稳定性好,固含量较高;
2、本发明的水性聚氨酯模塑软泡用离型剂的成膜性好,与金属磨具的粘结力较好,大大提高了脱模次数;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不含任何有机溶剂,采用去离子水进行分散,制备工艺低碳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井上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井上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04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