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热煨空间弯制方法及热煨空间弯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1643.6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汤新强;罗科;汤新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双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24 | 分类号: | B21D7/024;B21D7/16;B21D37/16;B21D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空间 方法 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多维弯管方法及弯管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管热煨空间弯制的方法及其弯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电力,容器制造,钢结构等行业,需要用到大量的空间弯曲管道,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只能通过对钢管进行平面弯曲后再通过焊接处理,或者使用三维弯管设备进行弯制。其中市场上存在的热煨弯管设备主要适用与平面弯制,对于钢管的3D空间弯制较为困难。
经过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11203362078”名称为“三维弯管机”记载了一种钢构件三维弯管机,包括进给装置、夹紧装置、旋转装置及摆动装置,其中:所述进给装置根据预设要求输送管道;所述夹紧装置位于所述进给装置的前方弯折工位上,夹紧所述管道;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可绕一旋转轴转动的支座,所述支座与所述夹紧装置连接,通过驱动所述夹紧装置转动而带动所述管道转动到预设角度位置;所述摆动装置位于所述管道的待弯折部位一侧,通过所述摆动装置的摆臂动作将所述管道进行弯折。由于目前对三维空间弯管的要求越来越多,经过分析发现,该专利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我们设计开发了一种用于钢管热煨空间弯制的方法及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有效对钢管进行三维折弯,实现空间弯管的钢管热煨空间弯制方法及钢管热煨空间弯管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管热煨空间弯制方法,采用液压推进油缸推动钢管夹紧装置水平移动,钢管推进夹头夹紧钢管一端,摇臂夹头夹紧钢管另一端,利用加热装置对钢管弯曲部分进行加热,通过温度控制系统测量钢管弯曲部分的温度,与设定弯管的半径对应的钢管弯曲部分的设定温度值进行比较,当钢管弯曲部分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值时,及时调节液压推进油缸推动钢管和/或摇臂按设定摇臂半径沿摇臂转轴弯制,达到设定弯曲角度后自动停止完成第一次弯头的弯制;钢管旋转装置对钢管进行旋转,达到设定旋转角度后重复第一次弯头的弯制步骤完成剩余弯头的弯制,最终完成钢管的精确空间弯制。
在本发明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一个红外测温仪,安装在加热装置上方,用于测量钢管弯曲位置的温度。
在本发明中,钢管旋转装置为齿轮传动或蜗杆传动装置,也可以采用其它机械传动方式来实现钢管的旋转。
按照上述方法提出的一种钢管热煨空间弯管机,包括液压推进油缸、钢管推进夹头、摇臂夹头、加热装置、温度控制系统、摇臂、摇臂转轴、钢管旋转装置;液压推进油缸的推杆与钢管推进夹头为活动连接,推动钢管推进夹头水平移动,;钢管一端固定在钢管推进夹头上,钢管另一端固定在摇臂夹头上;钢管待弯部位套有加热装置;温度控制系统用于监测钢管待弯部位的实时温度;钢管旋转装置与钢管推进夹头相联接,推动钢管推进夹头旋转,进而推动钢管的旋转,实现钢管的空间弯管。
在本发明中,钢管旋转装置为蜗杆传动装置,包括涡轮和蜗杆,涡轮设置在钢管推进夹头上,蜗杆驱动涡轮带动钢管推进夹头旋转,进而推动钢管的旋转,实现钢管的空间弯管,同时,由于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可以保证钢管选装角度的精确定位,实现钢管的精确空间弯制。
在本发明中,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一个红外测温仪,安装在加热装置上方,用于测量钢管弯曲位置的温度。
本发明解决了对钢管进行三维折弯,实现空间弯管的弯制,满足了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电力,容器制造,钢结构等行业对大量的空间弯曲管道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管热煨空间弯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液压推进油缸,2、钢管推进夹头,3、摇臂夹头,4、加热装置,5、红外测温仪,6、摇臂,7、摇臂转轴,8、钢管旋转机构,9、空间弯制后的管件10、涡轮,11、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双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双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1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