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输电线路对短波测向台无源干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3024.2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8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崔鼎新;朱锦生;瞿雪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3/02 | 分类号: | G01S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输电 线路 短波 测向 无源 干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解决输电线路对短波测向台无源干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电测向是测定无线电电磁波的来向。由于无线电电磁波按地球大圆弧(直线)方向传播,所以电磁波的来向也就是该辐射源所处的方向。当无线电测向台与输电线路铁塔邻近时,无线电来波会在铁塔上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动势又会在此金属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同样也会在它周围产生再次辐射电磁场,它与来波的主电磁场共同作用到无线电测向台(站)的测向天线阵列上,影响测向的准确度,增大示向度误差。
为了避免输电线路对无线电测向台产生影响,国家标准中规定了输电线路与无线电测向台最小允许接近距离,即防护距离。在现行国家标准(CECS66-94)规定的防护距离计算中,按无源干扰影响最强的铁塔高度为四分之一波长谐振频率考虑,得出单根铁塔对短波测向台的防护距离为60倍塔高,考虑铁塔成列时,防护距离约为120倍塔高。在现今线路走廊日益紧张的现状下,该结论过于保守。
在该标准制定时,输电线路最高电压等级为500kV,而且只有单塔单回线路,铁塔高度一般不超过50m。四分之一谐振频率均在短波测向台工作频率内。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目前最高输电等级已达到交流1000kV,直流±800kV,为了节约输电走廊,新建输电线路多采用同塔双回,甚至同塔多回,铁塔高度大幅提高,有的甚至高达100m。当铁塔超过一定高度后,塔高为四分之一波长的谐振频率落入测向台的工作频率以外。此时,对无线电测向台影响最大的频率为塔高为四分之三波长的谐振频率,影响水平反而将大幅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输电线路对短波测向台无源干扰的方法,通过调整输电线路铁塔的高度,使输电线路铁塔无源干扰最强的、塔高为四分之一波长的谐振频率处于无线电测向台的工作频率之外,从而降低输电线路对短波测向台的无源干扰。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输电线路对短波测向台无源干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判断输电线路铁塔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频率是否在短波测向台的工作频率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2;
步骤2:判断输电线路与短波测向台垂直距离是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要求,若不满足,则执行步骤3;
步骤3:调整输电线路铁塔的高度,使输电线路铁塔四分之一波长谐振频率在短波测向台的工作频率外,并计算其防护距离;
步骤4:判断输电线路对短波测向台的影响是否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所述步骤1中,短波测向台的工作频率f的范围为1.5MHz~30MHz。
所述步骤2中,设输电电路为单回500kV交流输电线路,输电线路与短波测向台垂直距离为L,设输电线路铁塔的高度为h,呼高为h1,档距为D;
若输电线路与短波测向台垂直距离小于N倍输电线路铁塔的高度,即满足L<60N*h1,则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要求,执行步骤2;其中N为铁塔成列时防护距离与单塔防护距离的比值,N∈[1.2,2.2]。
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调整输电线路铁塔的高度;
由于输电线路铁塔的谐振频率对应的波长λ和无线电来波测向台的工作频率f的乘积为光速c,即λf=c,可知短波测向台的工作频率下限1.5MHz对应的输电线路铁塔的波长为200m,四分之一波长为50m,即:铁塔呼高为50m以上时,四分之一波长谐振频率小于1.5MHz,在短波测向台工作频率以外;则输电线路铁塔的呼高为50(1+a),其中a为裕度,范围为5%~15%;
于是将输电线路铁塔的塔高调整到h2,使h2>50(1+a);
步骤3-2:按照四分之三波长谐振频率计算输电线路铁塔的防护距离;
单塔防护距离为15h1,铁塔成列时,防护距离为N倍的单塔防护距离,定义为D1,D1=15Nh1,则输电线路铁塔的防护距离缩小。
所述步骤4中,若输电线路铁塔的档距D>D1,则输电线路对短波测向台的影响未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3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