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73648.5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8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笃;羽原祐树;大须贺慎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A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40 | 分类号: | F16H3/40;F16H6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尹文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并传递来自内燃机的旋转输出且搭载于车辆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通常来自内燃机的旋转输出经由变速器而被传递至驱动轮(参照专利文献1等)。变速器具有能够基于车辆的速度等从多个变速比中选择适当的变速比的机构。例如,在供来自内燃机的旋转输出输入的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多对变速齿轮对,通过从其中选择一个变速齿轮对来实现所需的变速比。
另外,由于内燃机所输出的旋转输出为一定的方向,所以在使车辆后退时,使用后退用齿轮系。作为后退用齿轮系,例如有以下结构(所谓选择滑动型),即:设置有设置于输入轴的驱动齿轮与设置于输出轴的从动齿轮,通过使能够啮合于双方的惰齿轮移动而在与双方啮合的后退状态与未啮合的状态之间移动由此实现后退状态。惰齿轮被与输入轴以及输出轴不同的惰齿轮支承轴所支承。变速对的选择、惰齿轮向轴线方向的移动利用具备叉轴、选挡换挡轴等的变速机构进行。
此处,作为车辆的驱动形式,有将前轮作为驱动轮的形式(前轮驱动车、全轮驱动车)。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以下结构(所谓横卧型),即:变速器具有将输入轴等旋转轴朝向车辆的宽度方向配置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内燃机的位置与驱动轮的位置的关系、施加于惰齿轮支承轴的合力的关系,惰齿轮支承轴的位置设置于变速器的下方(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下方)是常用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7367号公报(摘要等)
然而,近年来期望车辆尽可能地轻型且小型化。也期望变速器的体型减小且轻型化。
此处,若考虑对于车辆的适应性,则变速器的变速机构优选设置于变速器的上部。通过在变速器的上部设置变速机构,还能够在变速器的上部进行进行换挡、选择的换挡线缆等的连接。
若采用这种结构,则在从设置于变速器的上部的变速机构到设置于变速器的下方的惰齿轮(后退用齿轮系中的一个)之间用于机械连接的部件在变速器内所占据的尺寸变大。这样一来,变速器的体型变大,变速器箱形状的自由度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以变速器的小型化、变速器箱形状的自由度提高为目的,发现了通过将变速器的变速机构与构成后退用齿轮系的惰齿轮配设于变速器的上方,能够实现变速器的小型化。
(1)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变速器具有:
变速器箱;
第一轴,来自内燃机的旋转输出输入于该第一轴,并且该第一轴支承于上述箱体;
第二轴,其与上述第一轴并列设置并支承于上述箱体;
变速齿轮机构,其具备在上述第一轴以及上述第二轴之间进行动力传递的多对变速齿轮对以及一组后退齿轮系;以及
变速机构,其选择性地切换利用上述变速齿轮机构进行的上述第一轴与上述第二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上述后退齿轮系具有设置于上述第一轴并与该第一轴一同旋转的第一齿轮、设置于上述第二轴并与该第二轴一同旋转的第二齿轮、以及惰齿轮,该惰齿轮通过与上述第一轴和上述第二轴平行地设置于上述变速器箱的惰齿轮支承轴而能够旋转,并且该惰齿轮被支承为通过轴线方向的移动而在与上述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双方啮合的后退状态与不与上述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双方啮合的开放状态之间自如切换,
上述变速机构以及上述惰齿轮支承轴相对于包括上述第一轴以及上述第二轴的面而配设于上侧,
上述变速器以上述第一轴以及上述第二轴朝向车宽度方向的状态搭载于利用前轮进行驱动的车辆。
上述(1)所公开的变速器能够采用以下的(2)、(3)、以及/或者(4)所公开的结构。
(2)上述惰齿轮在轴向的一部分形成有环形槽,
上述变速器具有反向臂,该反向臂的一个端部作为支点而摆动自如地枢转支承于上述变速器箱,另一端部作为作用点而插入于上述惰齿轮的上述环形槽,将上述一端部与上述另一端部之间作为力点。
(3)上述第一轴配设于上述第二轴的上方以及前方,上述第二轴具备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驱动连接于驱动轮的从动齿轮。
(4)上述惰齿轮支承轴配设于相比上述第一轴以及上述第二轴双方靠上方的位置。
本发明的变速器通过具有上述的结构而发现以下的作用效果。即,通过将后退用齿轮系中的惰齿轮以及惰齿轮支承轴配设于变速器的上侧(以第一轴以及第二轴为基准),从而即使在变速器的上侧配置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中用于使惰齿轮移动的机构也不会复杂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AI株式会社,未经爱信A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36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