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劣化度判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69490.4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9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五十岚直行;大川圭一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牛孝灵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劣化度 判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判定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二次电池劣化度判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以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为代表的能够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因反复充放电而发生劣化,与初始的蓄电容量相比,蓄电容量逐渐减少。
在使用二次电池的设备中,为了推算设备的可工作时间,此外为了判断二次电池的寿命,得知更换为新的二次电池的时期,需要正确地把握二次电池的当前的蓄电容量。设备设置有对当前的蓄电容量与二次电池的初始的蓄电容量进行比较,在判断为当前的蓄电容量少于规定的比例时,对设备的使用者通知更换二次电池的系统。
设备内的系统为了把握二次电池的状况,需要总是正确地掌握二次电池的当前的蓄电量(SOC:StateofCharge)。SOC预先将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OCV:OpenCircuitVoltage)与SOC的关系作为相关数据保有,测定OCV,基于它从相关数据进行检索而求出SOC。
因而,为了求出正确的SOC需要正确地测定OCV,但是因为二次电池中流过大电流时二次电池具有的电阻所对应的电压产生影响,所以不能直接测定OCV,此外,在电流流通的状态下难以推算该时刻的OCV。
例如,作为判定二次电池的劣化的技术,提出了根据预先决定的开路电压E1、E2的变化计算SOC的变化ΔSOC,计算SOC发生ΔSOC的变化的期间的放电电流累计值ΔAh,用放电电流累计值ΔAh和ΔSOC求出电池容量劣化率的技术(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2-2438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二次电池的蓄电容量的推算,需要测定规定期间的开始时和结束时的OCV,周期性地测定规定期间的情况下,在该开始时和结束时流通电流的情况下,不能测定或推算该时刻的OCV,不能推算二次电池的蓄电容量。而且,要求二次电池的蓄电容量的推算在使用二次电池的期间、即设备正在工作时也能够执行。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二次电池劣化度判定装置包括:检测二次电池中流通的电流值是否不足规定值的检测部;第一电压测定部,其将由检测部检测到电流值不足规定值的时刻作为规定期间的开始时刻,测定开始时刻的二次电池的第一电池电压;基于所测定的第一电池电压求出二次电池的对应的第一蓄电量的第一蓄电量计算部;第二电压测定部,其在由第一电压测定部测定到第一电池电压后,将由检测部检测到电流值不足规定值的时刻作为规定期间的结束时刻,测定结束时刻的二次电池的第二电池电压;基于所测定的第二电池电压求出二次电池的对应的第二蓄电量的第二蓄电量计算部;求出规定期间中在二次电池中流通的电流的电流累计量的电流累计量计算部;和求出第一蓄电量与第二蓄电量的差值,用电流累计量除以差值而计算出蓄电容量的蓄电容量计算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二次电池劣化度判定装置中,包括测定二次电池的温度的温度测定部,在第一电压测定部和第二电压测定部进行电池电压测定的同时,在由温度测定部所测定的二次电池的温度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中的情况下判断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第一或第二方式的二次电池劣化度判定装置中,包括判定部,其对所计算出的蓄电容量与二次电池的初始的蓄电容量进行比较,判断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的二次电池劣化度判定装置中,判定部基于对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进行了规定次数判断的结果,判断为二次电池已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第三或第四方式的二次电池劣化度判定装置中,判定部在第一蓄电量与第二蓄电量的差值在规定范围中的情况下判断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第三~第五方式的二次电池劣化度判定装置中,判定部在电流累计量在规定范围中的情况下判断二次电池的劣化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94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