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监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0412.3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9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昌彦;山田周;榊原繁树;小野一则;中谷兴司;金子理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3B21/00 | 分类号: | B63B21/00;B63B49/00;B63B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张谟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监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自身船舶与岸壁和/或船舶等接舷目标物接舷时和2艘船舶彼此系留时向驾船者提供双方的位置关系的信息、进而提供护舷材的状态的信息的船舶监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船舶接舷时,为了防止船舶的损伤,驾船者需要非常留意。
在周知的STS(船舶对船舶)和/或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浮式储油卸油装置)等中,在海上使原油油轮等2艘船舶接舷并在船舶间进行装卸时,必须使船舶彼此接近为近距离并系留。因此,非常重视在船舶间配置的护舷材的设计和驾船者的驾船技术。另外,在使自身船舶与岸壁接舷时,也同样非常重视驾船者的驾船技术。
例如,在天气变得恶劣的情况下等,即使有驾船者的技术,船舶彼此或者岸壁与船舶也会过于接近。由此,有时,在船舶间或岸壁与船舶之间配置的护舷材遭到破坏,船舶彼此或岸壁与船舶接触而受到损伤。
另外,特别是,在将船舶彼此系留之后在夜间进行该装卸的情况下,难以视觉辨认系留索的状态和/或设置在海面上的护舷材。进而,难以掌握在该系留索和/或护舷材作用有何种程度的负荷,并且难以掌握该系留索和/或护舷材处于何种状态。
因此,本发明人以前提出了驾船以及船舶系留辅助方法和系统(WO2008/053887号公报(专利文献1))。
作为与此类似的技术,已知有日本特开2007-4428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其他船舶目标显示装置、日本特开2010-175298号公报(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空气式护舷材的空气压监视装置及其集中管理系统、WO99/20845号公报(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护舷材及其管理系统。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驾船以及船舶系留辅助方法和系统,在进行船舶彼此的接舷和船舶的系留装卸时,显示2艘船舶的位置关系的信息和护舷材的信息,以使得能够容易掌握各船舶的位置关系进而掌握护舷材的状态。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他船目标显示装置,是向操作者告知和/或显示在自身船舶周围的预定区域内存在的大致所有船舶的位置和详细信息的装置。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空气式护舷材的空气压监视装置及其集中管理系统中,在空气式护舷材具备多个压力传感器,各个压力传感器使空气压检测信号隔开预定的间隔而以彼此的发送状态连续的方式反复发送空气压检测信号,从而能够始终监视空气式护舷材的空气压。
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护舷材及其管理系统,通过终端装置来接入在多个护舷材分别设置的收发器(transponder)的信息存储单元,读出存储于信息存储单元的信息,显示该读出信息,从而管理各护舷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8/053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44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75298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99/208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自身船舶与岸壁和/或船舶等接舷目标物接舷时以及2艘船舶彼此系留时,驾船者得知双方的位置关系的信息和成为接舷时的缓冲材的护舷材内部的空气压的状态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专利文献1中详细公开了关于使得能够容易地进行2艘船舶的接舷等的系统。
然而,在本申请发明人在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发现,有时,能够向驾船者提供的与护舷材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不足,会对护舷材施加过剩的负荷。另外还发现,使用更多的信息来显示2艘船舶的位置关系的信息,对于提高显示信息的准确度、容易进行驾船来说是优选的。进而,在自身船舶与其他船舶接舷时,为了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驾船而应该进行何种显示成为了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显示与护舷材的状态相关的更多的信息、还能够进行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驾船的显示的船舶监视装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显示更准确的船舶间的位置信息、还能够进行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驾船的显示的船舶监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横滨橡胶株式会社,未经横滨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0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组份透明粘接型有机硅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聚合粘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