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4902.2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5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格斯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7/02 | 分类号: | F28F7/02;F02M26/00;F01N3/00;F28F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德国斯图加特7***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机动车中,包括至少一个引导第一流体的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在其端部区域中容纳于各自的管板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其中壳体具有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并且形成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流动通道,其中所述壳体可由第二流体流经并且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可由第二流体环流,其中管板如此插入到壳体中,使得第一流动通道与第二流动通道密封;包括第一扩散道,所述第一扩散道将所述第一流体导入到第一流动通道中;并且包括第二扩散道,所述第二扩散道将所述第一流体从第一流动通道导出。
背景技术
排气热交换器当今在机动车中应用,以便降低排气温度并由此显著减少氮氧化物和微粒排放。在此排气的一部分在内燃机之后分支并且随后通过相应的排气热交换器引导。
经冷却的排气随后与内燃机抽吸的新鲜空气混合并且又提供给内燃机。在排气热交换器的入口上出现高达700℃的温度。
例如专利DE 10 2007 011 184 A1公开了一种排气热交换器,所述排气热交换器由引导废气的管组成,所述管在两侧插入底部并且与之例如通过钎焊、铜焊或熔焊连接并且所述管由壳体包围。排气在此通过连接到底部的扩散道引导到管中。壳体在此由冷却剂流经,由此引导排气的管由冷却剂环流。
管中的排气与冷却剂之间在此发生热交换,所述冷却剂环流所述管,由此冷却排气。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在所述结构类型的排气热交换器中有时会出现冷却剂的蒸发。从而缩短了排气热交换器自身的寿命并且对冷却剂的化学成分产生不利影响。蒸发过程在此可以特别是在入口区域中发生,因为在此热的排气直接碰到排气热交换器的底部并且排气热交换器的底部与冷却剂直接接触。
此外,在排气热交换器的出口侧上还会导致排气的冷凝。在此沉积的冷凝物可以随着内燃机中的废气再循环渗入到燃烧室中并且导致各个构件的严重腐蚀以及其他损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热交换器,其中不出现蒸发过程,并且此外避免了冷凝物的生成或冷凝物由排气热交换器的出口侧进一步引导到内燃机的抽吸区域中。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排气热交换器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改进通过以下说明。
有利的是一种排气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机动车中,包括至少一个引导第一流体的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在其端部区域中容纳于各自的管板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其中壳体具有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并且形成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流动通道,其中所述壳体可由第二流体流经并且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可由第二流体环流,其中管板如此插入到壳体中,使得第一流动通道与第二流动通道密封;包括第一扩散道,所述第一扩散道将所述第一流体导入到第一流动通道中;并且包括第二扩散道,所述第二扩散道将所述第一流体从第一流动通道导出,其中,排气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隔离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隔离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一间隔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件放置到背向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侧的管板上。
特别有利的是,隔离件在通过热交换器的第一流体与管板和第一流动通道之间形成热隔绝。由此正面地影响热交换器的加热。还有利的是,所述通道突入到第一流动通道中。由此经流经隔离件的流体直接引导到第一流动通道中。流经的流体与管板之间不直接接触。
此外,可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通道的外部轮廓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内部轮廓基本上一致。
还有利的是,为了将隔离件定位到管板上,可将通道延伸突入到第一流动通道中,以便可以将流体直接引导到第一流动通道的内部中。
还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通道的外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内横截面。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第一通道的外部轮廓不接触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内部轮廓。
通过相比于流动通道的内横截面所述通道的更小的外横截面,所述通道可以与流动通道如此间隔,使得两者不直接接触,这对于热隔离是有益的。
而且有利的是,所述第一间隔件将所述第一隔离件相对于管板间隔。由此同样提高了在管板与隔离件之间的热隔离,这特别有助于在热交换器中有利的温度分布。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隔离件具有一个至少部分周向直立的边缘区域,所述隔离件以所述边缘区域支撑在第一扩散道上。
这特别是用于在热交换器内部中隔离件的持久定位。
还有利的是,第二隔离件在至少一个位置与所述第二扩散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国际公司,未经马勒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4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