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阻效应元件及磁存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5011.0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0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英夫;深见俊辅;山内路彦;池田正二;松仓文礼;大野英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8246 | 分类号: | H01L21/8246;H01F10/16;H01F10/32;H01L27/105;H01L29/82;H01L43/08;H01L4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阻 效应 元件 磁存储器 | ||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阻效应元件及具有该磁阻效应元件的磁存储器(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
背景技术
对具有现有的磁阻效应元件的磁存储器(称为MRAM)进行说明。
图24是表示具有现有的磁阻效应元件的磁存储器的存储单元的附图。如该图所示,磁存储单元2100成为使磁阻效应元件2101与选择性晶体管2102串联电连接的结构。选择性晶体管2102分别为:其源极与源极线2103电连接;其漏极通过磁阻效应元件2101与位线2104电连接;其栅极与字线2105电连接。
磁阻效应元件2101以在第一强磁性层2106与第二强磁性层2109之间夹杂第一非磁性层2110的三层结构为基础结构。磁阻效应元件的电阻值在使第一强磁性层2106与第二强磁性层2109的磁化平行配置的情况下变小,在逆平行配置的情况下变大。
在磁存储器的存储单元2100中,将这两个电阻状态分配为位信息“0”、“1”。这里,第一强磁性层2106的磁化方向是固定的,第二强磁性层2109的磁化通过由选择性晶体管供给的电流,由于自旋转移力矩(スピントランスファトルク)而被迫反转。电流在图24中由下向上流动的情况下,形成逆平行磁化配置,在电流向逆方向流动的情况下,形成平行配置。其结果,可通过由选择性晶体管2102供给的电流的方向,将第一强磁性层2106和第二强磁性层2109的磁化方向配置变更为平行配置或逆平行配置,随之磁阻效应元件2101的电阻值发生变化,由此可写入位信息。
上述例子中,将第一强磁性层2106作为固定磁化的参照层(也被称为固定层)、将第二强磁性层2109作为磁化方向可变的记录层(也被称为自由层)进行叙述,但即便是相反的结构也起MRAM作用。
为了实现MRAM,作为存储元件的磁阻效应元件2101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特性:具有100%以上的磁阻变化率(MR比);形成记录层的第二强磁性层2109通过比选择性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低的写入电流(设选择性晶体管的栅极宽度为Fnm,则驱动电流约为FμA)使磁化反转;作为记录层的第二强磁性层2109具有70以上的热稳定系数(E/KBT,E为能垒,KB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K))。
作为用于得到高磁阻变化率的磁阻效应元件2101的膜结构,周知有如下结构:第一强磁性层2106及第二强磁性层2109由具有含Fe、Co、Ni等3d过渡金属中任意一种元素的bcc结构的材料构成,第一非磁性层2110中使用MgO的结构。通常,如果使用这样的材料制造磁阻效应元件,由于与元件尺寸相比,第一强磁性层2106和第二强磁性层2109的膜厚薄,在膜面垂直方向上大的退磁磁场发生作用,结果使第一强磁性层2106和第二强磁性层2109的磁化朝向与膜面平行的方向。
在磁化朝向与膜面平行的方向的情况下,为了使用自旋转移力矩使磁化的方向反转,需要跨越存在于膜面垂直方向的大的退磁磁场引起的能垒,存在转换电流变大这样的问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使第一强磁性层2106和第二强磁性层2109的磁化方向朝向垂直方向。这种情况下,在使用了自旋转移力矩进行磁化反转时,由自旋转移力矩引起的磁化反转时的能垒因退磁磁场而减小,因此能够使转换电流降低。
图25是表示非专利文献1公布的磁阻效应元件2101的结构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磁阻效应元件2101由底层2201、由形成在底层2201上的第一强磁性层2106构成的参照层、形成在参照层上的第一非磁性层2110、由形成在第一非磁性层2110上的第二强磁性层2109构成的记录层、形成在记录层上的覆盖层2202所构成。
根据非专利文献1,在磁阻效应元件2101中,在第一强磁性层2106和第二强磁性层2109中使用CoFeB,在第一非磁性层2110中使用MgO的结构中,通过使CoFeB的膜厚减薄,并利用在与第一非磁性层2110的MgO层之间产生的界面磁各向异性,可使磁化朝向与膜面垂直的方向。
通过上述结构,非专利文献1公布了在维持100%以上的高磁阻变化率(也称为MR比)不变,在直径40nm的器件上可实现热稳定系数40和低至49μA的输入电流。但是,热稳定系数40这一数值,虽然是可将1位信息保持10年之久的充分数值,但残留了无法达到作为用于实现MRAM所需数值的热稳定系数70这样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5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