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构建方法和该方法中使用的核酸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2229.0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9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洋;伊藤嘉浩;丸山豪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09;C40B40/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核酸 分子 构建 方法 使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细胞内构建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新方法以及该方法中使用的核酸组合物。
背景技术
人们所知道的是,在核酸分子中,存在着尽管不编码蛋白质,但是在各种生命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质。作为这种核酸分子,可以列举,例如功能性的非编码RNA分子(非专利文献1)、和引起RNA干扰作用的小分子RNA(非专利文献2)等。
例如,RNA干扰作用,作为在细胞内,特异性地抑制目的RNA的作用的重要技术(非专利文献3),原先作为试剂,现在作为药物的应用(非专利文献4)也被积极地进行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yan J Taft,Ken C Pang,Timothy R Mercer,Marcel Dinger1 and John S Mattick,J Pathol.,2010,220,126-139.
非专利文献2:Fire A,XuS,Montgomery M,Kostas S,Driver S,Mello C;Nature,1998,391,806-11.
非专利文献3:Sayda M.Elbashir,Javier Martinez,Agnieszka Patkaniowska,Winfried Lendeckel and Thomas Tuschl;EMBO J.2001,20,6877-6888.
非专利文献4:John C.Burnett,John J.Rossi and Katrin Tiemann;Biotechnol.J.2011,6,1130-114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引起RNA干扰作用的RNA是小分子,但为了最大限度诱导其效果,存在着使其细胞膜透过性进一步提高的需求,以及抑制由于活化免疫系统导致的毒性表达的进一步的需求。
然而,面对这样的需求,目前的现状只不过是,为了使RNA分子成为更小的分子,而努力引入发挥其功能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序列。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容易进入细胞的形态将功能性核酸分子导入到细胞内,构建细胞内的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方法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由1条或2条核酸链构成的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细胞内导入在对应末端添加了通过化学反应将会相互结合的官能团对的2个以上片段的工序,和在上述细胞内使上述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从而使片段之间结合,生成由1条或2条核酸链构成的功能性核酸分子的生成工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构建用核酸组合物,该组合物是上述方法中使用的核酸组合物,其具有构成功能性核酸分子的上述核酸链,且该核酸链中的至少一条含有在对应末端添加了通过化学反应将会相互结合的官能团对的2个以上片段。
发明的效果
功能性核酸分子,作为容易进入细胞的多个片段导入到细胞内,能够构建出在细胞内的功能性核酸分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中使用的各种RNA的序列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中体外连结(ligation)结果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荧光素酶基因表达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中荧光素酶基因表达结果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中免疫应答测定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构建方法〕
(构建方法的概要)
本发明所涉及的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构建方法是由1条或2条核酸链构成的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的工序1)和2)。
1)在细胞内导入在对应末端添加了通过化学反应将会相互结合的官能团对的2个以上片段的工序、
2)在上述细胞内使上述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从而使片段之间结合,生成由1条或2条核酸链构成的功能性核酸分子的生成工序。
也就是说,本发明所涉及的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构建方法是1条或2条核酸链构成的功能性核酸分子的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的工序1)和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未经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2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