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1514.0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丘重三;吴光宪;全永夏;宋埈煐;林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H05B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韩明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加热器 | ||
1.一种车辆用加热器,包括:
第一支撑部(100),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而设置的板状,且包括第一发热区域(A110)和形成有预定区域中空的多个第一中空部(101)的第一空气流动区域(A120);
发热部(200),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的第一发热区域(A110)而发热;
外壳(400),支撑并固定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及发热部(200)的一侧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及发热部(200)以模块形态形成,且沿高度方向配备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沿高度方向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发热区域(A110)及第一空气流动区域(A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加热器(1000)还包括第二支撑部(300),以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一起支撑所述发热部(200)的两侧面,所述第二支撑部(300)包括:
第二发热区域(A310),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的第一发热区域(A110);
第二空气流动区域(S320),形成有邻近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A310)而预定区域中空的多个第二中空部(301),且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的第一空气流动区域(A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加热器(1000)形成为使所述第一中空部(101)的中空区域与所述第二中空部(301)的中空区域沿空气移动方向在预定区域彼此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及第二支撑部(300)分别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中空部(101)及第二中空部(301)对应的预定区域分别被切开,并且被切开的区域被弯折而突出的第一百叶窗翅片(102)及第二百叶窗翅片(30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200)应用碳纳米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200)被涂覆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的第一发热区域(A1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200)包括:
第一绝缘层(211),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0)的第一发热区域(A110);
一对电极(212),在所述第一绝缘层(211)的上侧面高度方向在两端部沿宽度方向拉长而形成;
碳纳米管发热层(213),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11)的上侧面以与所述电极(212)通电;
保护层(214),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11)的上侧面以包覆电极(212)及碳纳米管发热层(213)。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200)应用正温度系数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200)包括包含正温度系数元件的发热管(231),所述发热管(231)利用导热性粘合剂被粘合到所述第一支撑部(100)的第一发热区域(A1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200)包括:
所述发热管(231);
导向板(232),被设置在所述发热管(231)内部,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正温度系数元件(220),设置于所述导向板(232)的贯通孔;
第1-1电极(233)及第1-2电极(234),分别配置于所述管内部的导向板(232)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加热器,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200)包括:
正温度系数元件(220);
绝缘支撑体(241),对应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A110)及第二发热区域(A310)而形成,并且形成有中空的空间部(242)以安置所述正温度系数元件(220);
第2-1电极(245),将电源施加到所述正温度系数元件(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15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