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纳米多孔结构的半导体元件分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80008280.4 | 申请日: | 2013-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4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 发明(设计)人: | 柳相完;姜珍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全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 主分类号: | H01L33/22 | 分类号: | H01L33/22;H01L3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胡江海;韩明星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纳米 多孔 结构 半导体 元件 分离 方法 | ||
1.一种利用纳米多孔结构的半导体元件分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基板(100)上生长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
(b)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上生长介电层(300);
(c)通过电解蚀刻,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内部形成纳米多孔结构(400);
(d)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上再生长第二n型氮化物层(500),以形成包含所述介电层(300)的第二n型氮化物层(500);
(e)在所述第二n型氮化物层(500)上生长多量子阱结构(610)及p型氮化物层(620),并与通电型基板(630)接合;及
(f)通过氢氟酸蚀刻而选择性地蚀刻所述介电层(300),以从基板(100)分离半导体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层(300)为SiO2、SiNx。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步骤中,所述介电层(300)以具有预定规格的条纹图案或者格子图案来形成,并以形成于侧面的介电层(300)与形成于内部的介电层(300)彼此连接的图案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步骤中,利用纳米图案化工艺来形成所述介电层(300),所述纳米图案化工艺包括铝阳极氧化方法、激光全息图案化方法或者纳米粒子涂层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步骤中,在相同的掺杂浓度下设置低初始电压,并在预定时间之后增加电压,由此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内部形成纳米多孔结构(400),以使纳米多孔结构的上部侧的孔隙率维持得小,使下部侧的孔隙率形成得大。
6.一种利用纳米多孔结构的半导体元件分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基板(100)上生长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
(b)将介电层(300)图案间隔作为半导体芯片规格而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上生长介电层(300);
(c)通过电解蚀刻,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内部形成纳米多孔结构(400);
(d)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上再生长第二n型氮化物层(500);
(e)在所述第二n型氮化物层(200)上生长多量子阱结构(610)及p型氮化物层(620)之后,与通电型基板(630)接合;及
(f)通过氢氟酸蚀刻而选择性地蚀刻所述介电层(300),以从基板(100)分离半导体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层(300)为SiO2、SiNx。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步骤中,利用纳米图案化工艺来形成所述介电层(300),所述纳米图案化工艺包括铝阳极氧化方法、激光全息图案化方法或者纳米粒子涂层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步骤中,在相同的掺杂浓度下设置低初始电压,并在预定时间之后增加电压,由此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物层(200)内部形成纳米多孔结构(400),以使纳米多孔结构的上部侧的孔隙率维持得小,使下部侧的孔隙率形成得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全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全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82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由移动实体进行空白空间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多线程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