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共交通用扶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1985.2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2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徐玲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莱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01507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共 通用 扶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交通用扶手。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公共交通上的扶手都不具备加热功能,像公交车、地铁、高铁等等,冬天乘客在抓紧扶手的时手心会受凉,会让人体感觉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公共交通用扶手,使扶手具备加热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共交通用扶手,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在车厢内的竖杆,相邻两竖杆的上端部连接有横杆,所述竖杆和横杆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竖杆和横杆的空心内腔中穿设有加热线,所述的加热线与交通工具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的扶手上还设置有恒温控制器,所述恒温控制器与交通工具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杆包括上端连接部、中间扶手部以及下端连接部,所述中间扶手部由至少两根空心的支杆组成,各支杆的上端均与上端连接部连通,下端均与下端连接部连通,所述上端连接部、各支杆以及下端连接部内均穿设有加热线;
所述的加热线包括四根导体,所述的每根导体外依次挤包铜丝编织屏蔽层和聚乙烯绝缘层构成线芯,所述的四根线芯共同挤包包带层构成缆芯,所述的缆芯外由内至外依次设有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铝丝编织屏蔽 层和外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支杆的数量为3根,支杆弯曲成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线包括四根导体,所述的每根导体外依次挤包铜丝编织屏蔽层和聚乙烯绝缘层构成线芯,所述的四根线芯共同挤包包带层构成缆芯,所述的缆芯外由内至外依次设有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铝丝编织屏蔽层和外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穿设在横杆、竖杆内的加热线,加热线与车厢内的电路连接,使加热线得电发热,横杆和竖杆经热传递开始发热,使乘客在使用扶手的过程中双手不会觉得冷,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
该扶手可用在公交车、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上,使用范围便广。
加热线结构简单、耐拖拽,方便铺设和安装,线缆设置两层屏蔽层,能充分屏蔽电磁波的辐射保护人体健康,本实用新型采用四根导体结构,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绝缘层为耐高温、阻燃材料制成,保护线缆本体,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扶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B-B向剖视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加热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竖杆,11、支杆,2、横杆,3、加热线,31、导体,32、铜丝编织屏蔽层,33、聚乙烯绝缘层,34、包带层,35、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36、铝丝编织屏蔽层,37、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公共交通用扶手,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在车厢内的竖杆1,相邻两竖杆1的上端部连接有横杆2,竖杆1和横杆2均为空心结构,竖杆1和横杆2的空心内腔中穿设有加热线3,加热线3两端分别连接交通工具的电路板,加热线3与交通工具电路板电连接,扶手上还设置有恒温控制器,恒温控制器与交通工具电路板电连接。经恒温控制器可以有效控制加热线3的加热温度,避加热线3加热过高影响乘客使用。
竖杆1包括上端连接部、中间扶手部以及下端连接部,中间扶手部由3根空心的支杆11组成,支杆11弯曲成弧形结构,各支杆11的上端均与上端连接部连通,下端均与下端连接部连通,,上端连接部、各支杆11以及下端连接部内均穿设有加热线3。
经穿设在横杆2、竖杆1内的加热线3,加热线3与车厢内的电路连接,使加热线3得电发热,横杆2和竖杆1经热传递开始发热,使乘客在使用扶手的过程中双手不会觉得冷,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
如图7所示,加热线3包括四根导体31,每根导体31外依次挤包铜 丝编织屏蔽层32和聚乙烯绝缘层33构成线芯,四根线芯共同挤包包带层34构成缆芯,缆芯外由内至外依次设有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35、铝丝编织屏蔽层36和外护套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莱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莱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19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站环境智能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新型发泡汽车前排座椅头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