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电子设备保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7827.3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9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电子设备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有显示装置的移动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显示装置的移动电子设备的移动电子设备保护套。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终端的技术发展,智能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由于智能终端的使用环境复杂,容易发生碰撞、剐蹭、挤压、划伤等物理损伤,因此通过覆盖智能终端的保护套,可以保护智能终端不被刮伤,减轻碰撞等物理破坏带来的损害可能性。有的保护套上面设置有透明的很薄的窗口,以方便在不打开保护盖的情况下,简单读取智能终端上的信息。但是这些保护套需要视觉辅助进行操作即需要在观察智能终端的情况下操作,这样做存在如下缺点:
操作需要依赖智能终端的触摸功能;
同时,一些便利性未能实现:随着智能终端功能的日益丰富,在很多场合,希望实现不打开保护套、不看智能终端的操作;
操作时,必须开启显示屏幕,会带电能消耗。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创造。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移动电子设备保护套操作不便等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移动电子设备保护套。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保护套,包括套设移动电子设备的前盖板、后盖板和连接段,前盖板与后盖板通过连接段连接,所述前盖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触摸结构,所述第二表面能够与移动电子设备的屏幕相对设置;
所述前盖板内嵌有通信电路;
所述通信电路一端与移动电子设备的主板或者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触摸结构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触摸结构产生的触摸信号,并将所述触摸信号组合成编码信号传递给移动电子设备。
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结构为多个镶嵌在所述前盖板中的触点;
多个所述触点在受触摸时产生多个触摸信号,多个触摸信号被所述通信电路获取组合成不同的编码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点凸出于所述前盖板的表面;所述触点表面为凸起状或凹陷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点呈三角形、圆形或多边形分布,形成一个或者两个触摸区域;多个所述触点在前盖板中心位置形成一个触摸区域,或者在前盖板左右两侧形成左触摸区域和/或右触摸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点呈正三角形或正多边形或者规则阵列分布,多个所述触点分别为正三角形或正多边形的顶点或中心点,或者规则阵列中的网格点;
多个所述触点分为两类,分别为第一类触点和第二类触点;
所述第一类触点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所述第二类触点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所述正三角形或者正多边形的顶点为第二类触点,中心点为第一类触点;
所述规则阵列中网格点为第一类触点或者第二类触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点呈圆形分布,其中一个所述触点分布在圆心上,其他多个所述触点均匀分布在所述圆形的圆弧上;
所述多个所述触点分为两类,分别为第一类触点和第二类触点;
所述第一类触点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所述第二类触点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所述圆形的圆心的触点为第一类触点,其它均匀分布在圆弧上的触点为第二类触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触点分为两类,分别为第一类触点和第二类触点;
所述第一类触点和第二类触点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或多边形;
所述第一类触点和第二类触点的形状相同或相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点材料为可导电材料;
所述通信电路包括多根连接导线和用于连接并将编码信号传输给移动电子设备的芯片;
多根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与多个所述触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芯片连接;
所述芯片与移动电子设备的主板或者接口电连接或者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或者所述后盖板的内表面、或者所述后盖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Mini-RF卡或Micro SD卡的背部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保护套还包括放置在所述背部卡槽中的Mini-RF卡和/或Micro SD卡;
所述Mini-RF卡通信连接到移动电子设备和所述芯片;所述Micro SD电连接到所述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7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线缆联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船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连锁失效路径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