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车辆后扰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5107.3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1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汪怡平;镇新;宋邢璟;邓亚东;苏楚奇;江涛;李卓;钟绵秀;王文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降低 系数 车辆 后扰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车辆后扰流板。
背景技术
扰流板安装在车位上方,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较少车辆尾部的升力。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的空气动力性、节能环保性等成为衡量汽车品质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减小风阻是汽车行业中降低油耗的重要手段。统计表明:当车辆行驶速度超过70km/h时,风阻就成为外部行驶阻力的主要来源。由于高速公路的增多及车速的提高,风阻对油耗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减小风阻已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追逐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另外,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改变局部造型的前提下降低风阻系数,是各汽车厂家追求的目标。现有的车辆扰流板在空气动力性能上改进空间非常大。
高尔夫球表面设计有凹坑。空气流经球的前缘再流到后方时会与球体分离。同时,球的后方会有一个紊流尾流区,在此区域气流起伏扰动,导致后方的压力较低;尾流的范围会影响曳力的大小。小凹洞可使空气形成一层紧贴球表的薄紊流边界层,使得平滑的气流顺著球形多往后走一些,而减小尾流的范围,因此有凹洞的球所受的曳力约只有平滑圆球的一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风阻系数的汽车扰流板,使空气和高速行驶的车辆分离点后移,减小车辆后部紊流区范围有效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和节能环保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车辆后扰流板,设置在车身顶盖的后部或者后备箱舱门沿车身高度方向的顶部位置;车辆后扰流板呈门型结构,包括扰流板主体和在扰流板主体的两端向下弯折且左右对称的翼端板,翼端板板面相对地固定在车身或或者后备箱舱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主体上表面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后部为圆角过度区域;所述扰流板主体上表面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后部圆角过度区域上均匀分布若干凹坑。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圆角过度区域上凹坑为球面凹坑。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圆角过度区域上同一凹坑的外缘任两点间的最大直线范围为5-50mm。
本实用新型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防止车身抬高的后扰流板上进行改进,在扰流板主体上表面后部圆角过度区域按规律均匀分布了若干类似高尔夫球表面的球面凹坑。使空气和高速行驶的车辆分离点后移,减小车辆后部紊流区范围,达到降低风阻系数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截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3所示的一种用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车辆后扰流板,设置在车身顶盖的后部或者后备箱舱门沿车身高度方向的顶部位置;车辆后扰流板呈门型结构,包括扰流板主体和在扰流板主体1的两端向下弯折且左右对称的翼端板2,翼端板2板面相对地固定在车身或或者后备箱舱门上;参见图2,所述扰流板主体1上表面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后部为圆角过度区域3。
参见图1-3,所述扰流板主体1上表面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后部圆角过度区域3上均匀分布若干凹坑4。
参见图3,所述扰流板主体1上凹坑4为类似高尔夫球表面的球面球面凹坑4。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扰流板主体1上同一凹坑4的外缘任两点间的最大直线范围为5-50mm。
本实用新型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防止车身抬高的后扰流板上进行改进,在扰流板主体上表面后部圆角过度区域按规律均匀分布了若干类似高尔夫球表面的球面凹坑。使空气和高速行驶的车辆分离点后移,减小车辆后部紊流区范围,达到降低风阻系数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5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爬楼梯机构
- 下一篇:收获机械液压转向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