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体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0697.0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协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312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体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装置,尤其是一种车体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现在接触的非承载式车身车型比较少,多数是卡车、专业越野车之类。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这种车架一般都是矩形或者梯形的,布置在车身的最底部,我们平时是看不到的。特别是水陆两栖车,其车身是设置在车架上方的,且车身是敞口的,传统的水陆两栖车在其车身敞口处没有加固装置,由于水陆两栖车平时行驶的路况不好,颠簸震动幅度比较大,容易造成车身晃动,影响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陆两栖车车体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加强车身的坚固度,使得车体更加紧凑的车体加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体加固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上方且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架,该固定架由一体成型的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之间对框架起到支撑作用的横向筋组成。
上述的一种车体加固装置,所述的固定架通过固定螺栓与车体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车体加固装置,所述的固定架通过焊接与车体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车体加固装置,所述横向筋与所述固定架的框架一体成型。
上述的一种车体加固装置,所述横向筋与固定架的框架连接处的厚度大于横向筋的厚度。
上述的一种车体加固装置,所述横向筋的数量在一个或一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车体加固装置的框架固定在车身敞口的边缘处,固定在框架上的横向筋对相互对置的车身边缘起到支撑作用,加强车身的坚固度,使得车体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车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车体加固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1上方且与车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架2,该固定架由一体成型的框架3以及设置在框架之间对框架3起到支撑作用的横向筋4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2通过固定螺栓与车体固定连接,横向筋4与固定架2的框架3一体成型。
由于横向筋4在支撑时,横向筋4与框架3连接处所承受的挤压力较大,故在设计时,横向筋4与固定架的框架3连接处的厚度大于横向筋的厚度。
为了达到较强的支撑效果,横向筋4的数量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根据实际需求,可以任意增减横向筋4的数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固定架2通过焊接与车体1固定连接,与实施例1相比较,减少了螺栓部件以及导孔的工序,成本相对降低,其缺点在于,固定架2与车体1焊死,虽牢固度较强,但拆卸不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协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协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06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智能曲轴探伤机
- 下一篇:用于自行车的辐条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