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9802.0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5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解国林;邓学明;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401520 重庆市合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大、中城市为了体现更好的公交系统,更换了部分空调车。新车外观时尚,乘坐舒适。由于是空调车,所以密闭性较好。为了在汽车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时,乘客能安全有效地快速撤离事故现场,汽车上大都安装有用于逃生的安全门。
安全门的高度一般低于1700mm,当意外情况发生,需打开安全门离开车内的时候,由于车内比较混乱,乘客在从安全门逃生时容易碰撞到安全门上方的门框,较易出现碰伤。
综上所述,如何减少乘客从安全门逃生时发生的碰伤,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以减少乘客从安全门逃生时发生的碰伤,提高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安全门,所述车体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安全门的门框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框部内侧的防撞垫。
优选的,上述汽车中,所述防撞垫设置在所述门框部的顶部边框的内侧。
优选的,上述汽车中,所述防撞垫的长度大于所述安全门的宽度。
优选的,上述汽车中,所述防撞垫的宽度不小于75mm、厚度不小于20mm、邵氏硬度为35-45HA。
优选的,上述汽车中,所述防撞垫靠近所述门框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粘接胶层。
优选的,上述汽车中,所述顶部边框内侧为铁板,所述防撞垫粘接在所述铁板上。
优选的,上述汽车中,所述防撞垫包括防撞垫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防撞垫本体两端的两个端头。
优选的,上述汽车中,所述防撞垫本体为橡胶垫,所述端头为注塑弧形端头。
优选的,上述汽车中,所述防撞垫本体内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三个缓冲孔,所述缓冲孔的大小和形状分别相同。
优选的,上述汽车中,所述缓冲孔均为长15mm,宽10mm的矩形孔,且三个所述矩形孔沿竖直方向布置。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车体和安全门,车体具有用于安装安全门的门框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框部内侧的防撞垫。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能够缓冲碰撞力,进而对乘客进行防护,避免乘客直接碰撞到门框部,减少了乘客从安全门逃生时发生的碰伤,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垫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垫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减少了乘客从安全门逃生时发生的碰伤,提高了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车体和安全门,车体具有用于安装安全门的门框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框部内侧的防撞垫1。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1能够缓冲碰撞力,进而对乘客进行防护,避免乘客直接碰撞到门框部,减少了乘客从安全门逃生时发生的碰伤,提高了安全性。
当安全门较低时,乘客容易碰撞到顶部边框,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将防撞垫1设置在门框部的顶部边框的内侧,进而对乘客的头部进行防护,防止头部碰伤;同时只在顶部边框的内侧安装防撞垫1,可以减少防撞垫1的投入成本。上述防撞垫1还可以安装在边框部的四周或者其中一个或两个边框上。
为了保证较好的防撞效果,防撞垫1的长度大于安全门的宽度。此时,防撞垫1包裹着整个顶部边框,能够更好地避免乘客头部直接碰撞在顶部边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9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蓄电池隔热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辆及其液压悬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