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上机床装夹用调整垫及装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5715.1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1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德;顾春峰;许传海;曹伟;李庆玲;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机床 装夹用 调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上机床装夹用调整垫及装夹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形状大小各异,因此汽车覆盖件类模具的大小差别较大,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力正逐步解放,各种大型机床的自动夹紧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压板槽是模具自身带有的用于上机床装夹的专用结构,其与模具为一同铸造加工而成。模具上的压板槽与机床通过自动夹紧装置进行连接,例如液压式自动夹紧装置。但自动夹紧装置调节范围有限,致使很多模具的压板槽高度不在自动夹紧装置的行程范围内,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从现场随意找寻可以用来装夹的料片、铁块等金属物体,效率较低,而且安全性难以保证。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做了有益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性高,能保证汽车覆盖件模具压板槽高度不在机床自动夹紧行程内时的模具上机床装夹用调整垫及装夹结构。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模具上机床装夹用调整垫,所述调整垫上开有用于装夹的卡槽结构。
其中,所述调整垫的形状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卡槽结构为U型槽。
进一步,所述U型槽上设有半圆弧结构,所述U型槽的半圆弧结构的圆心为所述调整垫的中心。
其中,所述调整垫的材质为冷轧钢材料。
进一步,所述调整垫在靠近边缘处沿厚度方向设有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调整垫的厚度为5mm,且该调整垫的直径为10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具上机床的装夹结构,包括设置在模具上的压板槽、自动夹紧装置和如上述任一项的调整垫,所述自动夹紧装置穿过所述压板槽与机床连接;所述调整垫设置在所述压板槽与所述自动夹紧装置之间。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和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整垫可方便快捷地实现汽车覆盖件模具压板槽高度不在机床自动夹紧装置行程内时的快速装夹,其安全性极高,可有效地提高模具上机床时的装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整垫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板槽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上机床装夹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
1-调整垫;11-孔结构;12-卡槽结构;13-半圆弧结构;2-模具;21-压板槽;3-机床活动滑块;4-自动夹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上机床装夹用调整垫1,所述调整垫1上开有用于装夹的卡槽结构12。当模具2的压板槽21高度不在机床的自动夹紧装置4的行程范围内,可采用调整垫1方便、快捷地调整压板槽21与自动夹紧装置4之间的间距,从而解决不在机床装夹行程范围内模具的装夹问题。所述调整垫要能满足模具上机床的需要,因此调整垫要留有供装夹用的卡槽结构12,优选地,所述卡槽结构与模具压板槽形状一致。
考虑到调整垫的标准化问题,所述调整垫1可由厚度5mm的冷轧钢板按程序切割而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整垫1的形状与机床的自动夹紧装置4的形状保持一致,选用圆形形状。所述调整垫1直径根据模具压板槽和自动夹紧装置的大小而定,考虑到存取方便等因素,调整垫直径优选为100mm。
进一步,所述调整垫供装夹用卡槽结构12要选用同模具压板槽形状大小一致的U型槽。优选地,该U型槽为宽40mm的U型槽,所述U型槽内的半圆弧结构13的圆心为所述调整垫1的中心。
进一步,所述调整垫1在靠近边缘处沿厚度方向设有孔结构11。优选地,该孔结构11为直径6mm的圆形孔,目的是方便调整垫使用数量过多时的存取方便。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具上机床的装夹结构,如图3所示,其包括设置在模具2上的压板槽21、自动夹紧装置4和如上所述的调整垫1,所述自动夹紧装置4穿过所述压板槽21与机床活动滑块3连接;所述调整垫1设置在所述压板槽21与所述自动夹紧装置4之间,用于调整自动夹紧装置的夹紧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5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盲沟排水减浮结构
- 下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