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通道式等压平衡EGR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9334.2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0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梁宗龙;李泽平;赵贻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天瑞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F16K11/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64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通道 等压 平衡 egr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EGR阀,尤其适合于汽、柴油发动机上使用。
背景技术
EGR技术介绍:
EGR技术,即废气再循环技术(Exhaust Gas Recycle)是针对发动机有害气体(NOx)设置的排气净化装置。它将发动机内一部分燃烧后的废气经过二次循环进入进气管与新鲜空气混合后再次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 以减缓燃烧室内燃气的燃烧过程,适当地控制燃烧温度,从而达到降低NOx排放的目的。
EGR阀就是控制废气二次进气量的关键元件,因为废气二次进气量需要即时精确控制:发动机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负荷(节气门开度)、温度、进气流量、排气温度等参数并计算,输出EGR阀所需控制信号PWM(高频脉冲),进而控制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发动机部份流量废气并经EGR阀进入进气系统,与混合气混合后进入气缸参与燃烧。这部分废气进入气缸参与混合气的燃烧,降低了燃烧时气缸中的温度。因NOx是在高温富氧的条件下生成的,故抑制了NOx的生成,从而降低了整机排气中的NOx的含量。但是,过度的废气参与再循环,将会影响混合气的着火、性能,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特别是在发动机怠速、低速、小负荷及冷机时,再循环的废气会明显地影响发动机性能。所以,当发动机在怠速、低速、小负荷及冷机时,ECU控制废气不参与再循环,避免发动机性能受到影响;当发动机超过一定的转速、负荷及达到一定的温度时,ECU控制少部分废气参与再循环,而且,参与再循环的废气量根据发动机转速、负荷、温度及废气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以达到废气中的NOx最低。
在上述过程中,EGR阀作为一个关键的执行元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阶段的阀EGR大致分为翻板式和提升式,其中提升式EGR阀,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控制的优点,已经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
提升式EGR阀是依靠阀杆组件的轴向运动的行程来控制着阀门的开度,现阶段的提升式EGR阀由于其设计的阀口都是单通道式的,使用中存在着以下不足:
1. 阻力大:由于阀门移动时,需要克服管道中的废气压力,为了顺利开启阀门,需要更多的开启动力。
2.开度小:为了获取更大的开度,需要阀杆的移动更多的行程或者阀口具有更大的直径才能满足要求。
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得现阶段产品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设计的尺寸较大,不利于整体轻量化、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启阻力小、行程短、开度大、整体尺寸小的双通道式等压平衡EGR阀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通道式等压平衡EGR阀,包括阀体,阀体上有阀杆和阀套,阀套套在阀杆外,其特征是:阀杆上有中部阀盘和下部阀盘;阀套内有中部阀口和下部阀口,中部阀盘和中部阀口配合,下部阀盘和下部阀口配合;在阀套表面开有上部进气口和中部出气口。其中,上部进气口位于中部阀口和阀体之间;中部出气口位于中部阀口和下部阀口之间。
优化的,阀套和阀盘都为圆形。
优化的,上部进气口为对称结构,中部进气口为对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开创性的运用了双通道式结构,即将进气同时施压于上下部分,使阀杆整体受压均衡,从而使开启动作更加省力和平顺。同时在相同的行程下具有更大的开度,为节约产品尺寸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外一个视角图。
图3 是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阀开启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在图中,1为阀体,2为阀杆,3为阀套,4为中部阀盘,5为下部阀盘;6为中部阀口,7为下部阀口,8是上部进气口,9是中部出气口。
当阀处于关闭状态:
中部阀盘4和中部阀口6配合实现密封,下部阀盘5和下部阀口7配合实现密封。
当阀需要开启时,阀体1内的动力装置驱动阀杆2下移,中部阀盘4和下部阀盘5同步下移。
中部阀盘4离开中部阀口6,并进入到中部出气口9的范围内(中部阀盘4将中部出气口9分成上、下两部分),这样,上部的废气的气路:上部进气口8—中部阀口6—中部出气口9—离开。
下部阀盘5和下部阀口7之间出现了圆周缝隙,下部的废气就会从这个圆周缝隙进入,气路为:圆周缝隙—下部阀口7—中部出气口9-离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天瑞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天瑞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9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