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面热合飞艇囊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5404.9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1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莲英;严后选;张功学;吴坚;聂永海;杨柳;刘萍;耿其亚;王祥生;袁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信息控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B1/58 | 分类号: | B64B1/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11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面 飞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气囊技术,特别是一种单面热合飞艇囊体。
背景技术
囊体是浮空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囊体的加工自然就成为浮空器的关键工序之一,直接影响到囊体的加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因而必须根据囊体材料及囊体的结构部件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
目前囊体加工大多数采用搭接和对接两种热合方式。而囊体材料有单面热合和双面热合两种材料,在材料力学性能相同的条件下,单面热合材料的自重较轻,对于浮空器囊体的大体积来说,单面热合的囊体自重要轻于双面热合的囊体。
由于浮空器囊体内部有副气囊,外部有抓手、尾翼等附件,而单面热合材料的热合面在囊体内部,对于单面热合的囊体材料,外部附件难于热合加工。目前对于抓手、拉索等小附件主要采用先缝合再内部密封的复杂方法。因而,目前大部分采用双面热合的囊体材料来制备囊体,这就造成了囊体自重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面热合飞艇囊体。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单面热合飞艇囊体,包括囊体补片、多片囊片、囊体外部附件,在囊片开设通孔,囊体外部附件通过热合或者缝合方式与囊体补片固定于一起,囊体补片通过热合方式与囊片固定在于一起,囊体外部附件伸出囊片的通孔,每相邻两片囊片通过热合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飞艇囊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囊体与囊体外部附件的连接方式。(2)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单面热合囊体材料的加工简单化。(3)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浮空器囊体自重,从而减少浮空器自重。(4)通过本实用新型,可降低浮空器囊体成本,从而降低浮空器的成本。(5)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热合方式增强了连接件之间的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面热合飞艇囊体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囊片与囊片之间的连接剖视图。
图3是图1中连接在囊体外部的囊体外部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单面热合飞艇囊体,包括囊体补片1、多片囊片2、囊体外部附件3,在囊片2开设通孔5,囊体外部附件3通过热合或者缝合方式与囊体补片1固定于一起,囊体补片1通过热合方式与囊片2固定在于一起,囊体外部附件3伸出囊片2的通孔5,每相邻两片囊片通过热合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飞艇囊体。
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囊体补片1与囊片2之间及囊体补片1与囊体外部附件3之间设置薄膜材料4,囊体补片1、薄膜材料4、囊片2之间以及囊体补片1、薄膜材料4、囊体外部附件3之间通过热合方式热合连接。
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相邻两片囊片对接均通过薄膜材料4与热封条8连接,即相邻两片囊片对接与热封条8之间设置薄膜材料4,相邻两片囊片对接、薄膜材料4、热封条8之间通过热合方式热合连接。
参照图1,本实施例首先根据设计裁制囊片2,制备囊体外部附件3,根据附件大小制备相应的囊体补片1,根据设计要求、囊体外部附件的大小和使用要求在囊片2上裁出囊体外部附件3 露出的通孔5,其次,在囊体补片1上绘制附件3的热合位置6(囊体外部附件与囊体补片的热合位置6),并通过中间增加一层薄膜材料4的热合方式热合;然后,根据囊体补片1的大小绘制其在囊片2上的热合位置7(囊体与囊体补片的热合位置7),并将已经热合了附件的囊体补片与囊体2通过中间增加一层薄膜材料4的热合方式热合,从而实现囊体外部附件与囊体的热合。最后,将囊片按顺序热合,如Ⅱ所示,两囊片2对接,同过在囊片与热封条8之间增加一层薄膜材料4的方式热合,从而形成飞艇囊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信息控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方信息控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5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螺旋桨前倾式直升机
- 下一篇:新型太阳能船舶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