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脉冲铅酸电池快速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4663.5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9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政;林妙山;廖建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71737 海南省儋***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电池 快速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充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负脉冲铅酸电池快速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动车辆等无烟交通工具的研发,特别是中小型车辆的迅猛发展,使铅酸电池技术成熟和成本低的优点得以充分体现,也使铅酸电池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铅酸电池作为中小型车用动力电池,其循环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都是其存在的严重缺陷,而其中的充电技术问题就是导致充电时间长、电池循环使用寿命短的关键问题。目前,对铅酸电池多数采用简单的定电压或恒流方式充电,充电时间多为6~8h,不能满足白天快速充电的要求,同时,当充电不当时,会造成整个充电过程产生严重的过充电和析气等现象。
在铅酸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总是伴着欧姆极化、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目前,去极化方式主要有自然去极化,即在充电中途短时间停止充电,以去除欧姆极化及部分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延长的电池的充电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负脉冲铅酸电池快速充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负脉冲铅酸电池快速充电系统,包括EMI滤波器、第一整流滤波电路、高频逆变控制电路、反馈电路、高频变压器、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充电控制器、充电电路、放电电路、电池和充电电压检测器,所述EMI滤波器的输入端接220V交流电,所述EMI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高频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频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整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高频逆变控制电路的反馈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电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压检测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电压检测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负脉冲充电电路,所述负脉冲充电电路由第一电阻至第十一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三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稳压二极管、电位器、继电器和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组成,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型号为AC3524,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一引脚、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二引脚、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四引脚、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五引脚、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八引脚、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十一引脚、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十四引脚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与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十六引脚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十引脚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十五引脚、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十二引脚和所述开关稳压电源控制器的第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4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