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浮胶垫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6373.6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华;冯东亚;陈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71 | 分类号: | F16F1/371;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悬置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胶垫总成。
背景技术
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使用了悬置软垫来对振动进行隔离和吸收振动能量,以降低动力总成振动传递到车体的振动能量。悬置软垫要求具有良好的动态隔振性能,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结构来防止过大位移,以避免动力总成过大位移产生损害。现有的悬置软垫一般为在L形的上压板和L形的下压板之间夹持橡胶块,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均设有可安装螺栓的螺栓孔,这种悬置软垫由于与动力总成连接处缺少定位销,无法实现转动自由度的限制,安装时难以找正,并且当该悬置软垫倾斜布置时,软垫受到剪切力作用,当动力总成发生加大振动加速度时,悬置软垫容易发生位移过大情况,导致软垫发生撕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避免在动力总成工作时发生过大位移的悬置胶垫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悬浮胶垫总成,包括上压板、胶垫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上设有上压板螺栓孔和上压板定位突起,所述上压板螺栓孔中插有上固定螺栓,所述下压板上设有下压板螺栓孔和下压板定位突起,所述下压板螺栓孔中插有下固定螺栓,所述胶垫夹持在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分别设上压板定位突起 和下压板定位突起,能限制悬置胶垫的转动自由度,能实现安装定位,使得安装更加方便和简单,避免悬置胶垫的位移过度而导致胶垫撕裂现象的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上压板和所述胶垫抵接面上设有上压板定位凹槽,所述胶垫上设有与上压板定位凹槽相匹配的胶垫上定位突起,所述胶垫上定位突起插在所述上压板定位凹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胶垫上定位突起插在上压板定位凹槽内,可以避免胶垫和上压板发生相对移动。
进一步,所述下压板和所述胶垫抵接面上设有下压板定位凹槽,所述胶垫上设有与下压板定位凹槽相匹配的胶垫下定位突起,所述胶垫下定位突起插在所述下压板定位凹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胶垫下定位突起插在下压板定位凹槽内,可以避免胶垫和上压板发生相对位移。
进一步,所述下压板的一端设有下压板限位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制悬置软垫的位移,防止胶垫撕裂。
进一步,所述胶垫朝向所述下压板限位结构的一侧设有胶垫限位结构,所述胶垫限位结构抵接所述下压板限位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限制胶垫与下压板发生相对位移,避免胶垫撕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悬置胶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压板,1.1、上压板螺栓孔,1.2、上压板定位突起,1.3、上压板 定位凹槽,2、胶垫,2.1、胶垫上定位突起,2.2、胶垫下定位突起,2.3、胶垫限位结构,3、下压板,3.1、下压板螺栓孔,3.2、下压板定位突起,3.3、下压板定位凹槽,3.4、下压板限位结构,4、上固定螺栓,5、下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悬浮胶垫总成,包括上压板1、胶垫2和下压板3,所述上压板1上设有上压板螺栓孔1.1和上压板定位突起1.2,所述上压板螺栓孔中1.1插有上固定螺栓4,所述下压板1上设有下压板螺栓孔3.1和下压板定位突起3.2,所述下压板螺栓孔3.1中插有下固定螺栓5,所述胶垫2夹持在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下压板3之间。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胶垫2抵接面上设有上压板定位凹槽1.3,所述胶垫2上设有与上压板定位凹槽1.3相匹配的胶垫上定位突起2.1,所述胶垫上定位突起2.1插在所述上压板定位凹槽1.3内。所述下压板3和所述胶垫2抵接面上设有下压板定位凹槽3.3,所述胶垫2上设有与下压板定位凹槽3.3相匹配的胶垫下定位突起2.2,所述胶垫下定位突起2.2插在所述下压板定位凹槽3.3内。所述下压板3的一端设有下压板限位结构3.4。所述胶垫2朝向所述下压板限位结构3.4的一侧设有胶垫限位结构2.3,所述胶垫限位结构2.3抵接所述下压板限位结构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6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