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去除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8190.X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9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顾丰颖;李凯;李志强;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A23L1/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谷物 中黄 曲霉 毒素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谷物中毒素去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设备。
背景技术
谷物产品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且该污染现象较为严重,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良好可行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装置。公告号为CN20295867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降解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的装置,该装置是由上端的酒精浸泡仓和下端的电子束辐照仓两部分连接而成,其中,在酒精浸泡仓内通过设置螺旋搅拌杆、时间计时器、单片机、抽液泵等部件增加了搅拌功能、时间计时功能、抽液功能,在电子束辐照仓内通过设置传送带、压力感受器等部件增加了自动传输功能。
虽然该装置由上端的酒精浸泡仓与下端的电子束辐照仓两部分连接而成,通过酒精浸泡和电子束辐照两种方式结合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花生粕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但是该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去除黄曲霉毒素所需的成本比较高,且过程复杂。
针对以上问题,亟需要一种可有效去除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结构复杂,去除黄曲霉毒素所需的成本比较高,且过程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设备,该设备结构简单,可快速、高效的分离出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去除黄曲霉毒素所需的成本较低、过程简单,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损失。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去除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设备,包括萃取釜和萃取剂储罐,所述萃取釜与萃取剂储罐通过管道相连通;连接所述萃取釜与萃取剂储罐的管道上连接有控制阀、压力泵和加热装置;所述萃取釜内设置有用于漏下萃取液的物料隔离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萃取釜还与放空阀和氮气瓶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萃取釜底部设置有可以供萃取液流出的出口,所述出口与四相控制阀的第一通口相连,所述四相控制阀的第二通口与氮气瓶相连,第三通口与物料收集罐相连,第四通口与萃取液分馏装置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通口与萃取液分馏装置之间还连接有冷却装置;所述萃取液分馏装置一出口通过管道与毒素回收罐相连,所述萃取液分馏装置与毒素回收罐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萃取液分馏装置还与真空泵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萃取液分馏装置的另一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萃取剂储罐的入口相连,所述萃取液分馏装置与萃取剂储罐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控制阀。
作为优选,连接所述萃取液分馏装置与萃取剂储罐的管道上还设置有流量计和压力表。
作为优选,连接所述萃取釜与萃取剂储罐的管道上还设置有压力表。
作为优选,所述萃取釜内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物料隔离装置位于所述搅拌装置下端。
作为优选,所述物料隔离装置包括物料隔离网,以及控制所述物料隔离网打开或关闭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除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设备,由于利用压力泵和加热装置给萃取剂加压、加热,使得进入萃取釜的萃取剂进入亚临界状态,使用萃取剂,并结合亚临界萃取原理将黄曲霉毒素从谷物中溶出,所以可快速、高效的分离出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去除黄曲霉毒素所需的成本较低、过程简单,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损失。由于通过分馏装置将萃取液中的毒素分离出来,并将萃取剂回收循环使用,所以降低了成本。由于分馏装置为负压分馏装置,利用了负压原理,所以可加速毒素和萃取剂的分离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去除谷物中黄曲霉毒素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萃取剂储罐;2、压力泵;3、控制阀;4、加热装置;5、压力表;6、萃取釜;7、搅拌装置;8、物料隔离装置;9、四相控制阀;10、氮气瓶;11、物料收集罐;12、放空阀;13、冷却装置;14、毒素回收罐;15、萃取液分馏装置;16、流量计;17、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8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