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人飞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8140.1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1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劭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谷城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9/00 | 分类号: | B64C39/00;B64D27/24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人 飞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载人飞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载人飞行器,主要有宇宙飞船、直升飞机、飞机等。直升飞机主要用于执行特殊任务的低空飞行,采用螺旋桨作为飞行动力,速度慢,能耗大,飞行环境要求高,但作为空中载人交通工具则很难得到广泛应用。而现有的各类飞机,起降环境受多种条件限制,空中飞行操作复杂,无法垂直起降,操控不方便。当今社会,随着材料科学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高敏传感器的发展,使得新型的前吸式飞行方式所需要的高弹光滑材质的吸气窗口的开合很容易控制,不漏气,且调整控制精准,高敏传感器使得飞碟的气压差、碟体倾斜矢量、电能的使用等各项数据信息更容易搜集掌握。大引擎技术的突破,高效能电池的出现,太阳能利用领域的发展为飞碟的真正实现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电磁力学、物理磁力学的原理对载人飞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人飞碟,以实现乘坐舒适安全及飞行速度快且平稳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一级真空舱外设置二级真空舱,一级真空舱的顶上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直流电机系统装在一级真空舱的底部,直流电机系统包括主引擎转子与主引擎转子两侧的主引擎定子,蓄电池组设置在直流电机系统周围,直流电机系统的外围设有人员座舱和弹仓;副引擎设置在二级真空舱的底部;吸气窗口平滑连续排列在飞碟的碟盘外沿一圈;气压高敏传感器设置在一级真空舱下端与人员座舱和弹仓之间;直升吸气窗口设置在二级真空舱与一级真空舱的衔接处。
所述主引擎转子由其外围的转子轮圈和与之相连的螺旋状高分子螺旋桨辐条组成,转子轮圈为永磁体,主引擎转子的上方设有上拱形支撑,主引擎转子的下方设有下拱形支撑,主引擎转子的中心为固定主引擎转子的轴心中心连杆;主引擎定子的绕组有四组,两组顺时针绕,两组逆时针绕,构成主引擎定子的电磁场N极与S极。
所述上拱形支撑由多条与轴心相连接的钛合金钢骨一组成。
所述下拱形支撑由多条与轴心相连接的合金钢骨二组成,下拱形支撑的底部设有密封舱门。
所述密封舱门带有只能向外排出气体或液体介质而不能使气体或液体介质进入的弹性开合橡胶孔,弹性开合橡胶孔带有软橡胶气阀,软橡胶气阀的中部设有硬质气管,硬质气管,上有进气孔、排气孔,硬质气管与密封舱门连接。
所述副引擎的定子和转子连接在一起,转子上带有轴心卡槽,传动连杆的一端与轴心卡槽连接,另一端与螺旋浆连接,定子和转子均设有N极与S极,每个副引擎的下面都设有密封舱门,密封舱门带有只能向外排出气体或液体介质而不能使气体或液体介质进入的弹性开合橡胶孔,弹性开合橡胶孔带有软橡胶气阀,软橡胶气阀的中部设有硬质气管,硬质气管上有进气孔、排气孔,硬质气管与密封舱门连接。
所述二级真空舱带有可使飞碟进行转向的多个吸气窗口,吸气窗口外侧为可固定金属帘的梯形外侧窗框,内侧为可垫住金属帘的梯形内侧窗框,金属帘带有镂空部分,金属帘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一行啮合孔,两个转动轴固定在梯形外侧窗框、梯形内侧窗框之间,转动轴上带有啮合齿,转动轴转动,带动金属帘正反移动。
载人飞碟的升空采用抽空上方一级真空舱的大部分空气,同时像直升机的螺旋桨那样对下方推压空气,借助反作用力使飞碟上升。同时由于舱内空气被抽走而真空舱体巨大,飞碟整体密度小于等体积空气的密度,使得飞碟像热气球那样得以升空并且完全悬浮,从而摆脱重力对飞碟飞行的影响,既克服了重力的影响又可以为下一步前吸飞行提供升力。飞碟飞行时利用二级真空舱和其下方的高速副引擎实现前吸气飞行和高机动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升空方式为直升,广泛应用于旅游、观光、拍摄视察、勘探、供电、营救、追踪、高层施工等领域,具有以下优点:
1、起降平稳,能长时间做空中停留,飞行速度快,最高时速可达1500km/h;
2、不受电波干扰,不受道路和天气影响;
3、特别适合供电等行业空中监视、指挥与抢修,交通与海难事故抢救,反恐防暴及警务执法;
4、空中飞行安全,降落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主引擎定子及转子模型图。
图3是图1的主引擎转子拱形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下拱形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上拱形支撑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谷城县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谷城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8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防止振动计量仪中错误流量测量结果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振动除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