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7511.4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8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柯世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3/02 | 分类号: | B62L3/02;B62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王晔;贺亮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煞车 油管 接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油压煞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油管接头进行改良的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行车油压式煞车系统一般包括:安装结合在自行车手把的煞车握把(Brake Lever)、安装在车轮旁侧的煞车卡钳(Disc Brake),以及连接两者的煞车油管,煞车油管是将液压油从煞车握把导引至煞车卡钳,以此驱动煞车卡钳产生煞车动作。其中,为了让煞车油管能够与煞车握把或煞车卡钳紧密地组装连接,申请人及相关业者陆续开发设计出各种形式的煞车油管接头装置。
现有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的结构设计大致如图6所示,其是在煞车握把的握把座80设置供该油管接头装置90结合的锁油管孔81,该油管接头装置90包括油管91、插接结合在油管91端部的油管接头92、套设在油管91端部外周面的压持环93,以及套在油管91且以螺纹结合在锁油管孔81的锁紧螺筒94;其中,该油管接头92包括多层锥状卡环且插接在油管91端部的插接段921、呈径向突出状且连结在插接段921的顶环部922,以及套置在顶环部922的油封924,其中在顶环部922的周缘凹设一圈供油封924套置定位的环沟923。现有的油管接头装置90利用锁紧螺筒94的螺纹结合推进锁固作用及压持环93的束紧咬合,让油管91连结在握把座80的锁油管孔81,并通过油封924的弹性阻隔作用,避免液压油泄漏渗出。
现有的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虽然能够达到将油管连结在握把座的连结效果,不过其在实施使用上尚存在以下所述的问题:
1、现有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必须同时设置油管接头、锁紧螺筒、油封及压持环等多个构件来避免液压油泄漏渗出,其组成构件较多且装配结构复杂,不仅存在有零件加工成本高及组装加工麻烦费时等问题,并且容易发生零件漏装或反装的问题。
2、现有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用油封来形成密封止漏,然因为油封为橡胶材质,在锁合迫紧过程中稍有干涉,就可能会发生变形或扯断等,严重破坏密封止漏效果,并且在长期使用后,橡胶油封容易老化变质,丧失原有的密封止漏效果。
3、现有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的油封是设置在顶环部的环沟中,由于油管接头的尺寸相当小,不仅要在细窄的顶环部加工出一圈环沟的加工难度高、制造成本高,并且油封容易从环沟脱落,丧失应有的密封止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的前述各种不足及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将现有的油管接头及压持环整合为单一构件的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搭配油管接头与基座采用金属接触咬合的迫紧止漏设计,有效解决现有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所存在的不足及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包括:
一基座,其具有一锁油管孔,在该锁油管孔的内壁面设有一内螺纹面,并在该锁油管孔的内侧端设有一圈内径小于该锁油管孔内径的抵掣缘;
一油管,其端部是穿套在该锁油管孔;
一油管接头,其穿置在该锁油管孔且包括一锥头部、一插接段、一压持环部及一束咬槽;其中,该锥头部是抵靠在该抵掣缘,该插接段及该压持环部是背向在该锥头部的方向延伸设置,该插接段为管状且位于轴心位,该插接段紧配插设在该油管的端部,该压持环部为环绕该该插接段的环形片体且套设在该油管的端部,在该压持环部的端缘形成一导引斜面,该束咬槽是位于该压持环部与该插接段之间而供该油管的端部穿套设置;
一锁紧螺筒,其套置在该油管的端部外部且以螺纹结合在该锁油管孔,该锁紧螺筒在外周面设有一与该内螺纹面相匹配的外螺纹面,并在端缘设有一呈锥斜状而与该导引斜面相匹配的导入斜面。
其中在该锁油管孔与该抵掣缘之间设有一呈孔径渐缩状的锥斜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压煞车油管接头装置的油管接头,包括一锥头部、一插接段、一压持环部及一束咬槽;该插接段及该压持环部是背向于该锥头部的方向延伸设置,该插接段为管状且位于轴心位,该压持环部为环绕该插接段的环形片体且在端缘形成一导引斜面,该束咬槽是位于该压持环部与该插接段
之间。
其中该油管接头为金属构件且该压持环部的外周面设为两段式外径的阶梯面状。
其中该压持环部由端缘依序形成该导引斜面、一校正直部段及一迫紧斜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75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