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悬架客车前桥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6667.0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庞中华;刘本岩;陈新龙;张良惠;陈照军;杨浩;武彦杰;卫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00 | 分类号: | B60B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悬架 客车 前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强度空气悬架客车前桥。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悬架客车前桥大多为工字梁结构,但是现有的工字梁结构的客车前桥大多强度和刚度一般不能满足高强度客车前桥的需要,为了增加空气悬架客车前桥的强度和刚度,技术人员在现有工字梁结构的左右板簧座上设置加强块或者采取增加工字梁截面面积,这两种方法虽然增大了工字梁的强度及刚度,但使空气悬架客车前桥上的抗扭性能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空气悬架客车前桥在左右轮落差较大的颠簸路面适应能力较差而出现的前桥断裂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客车前桥,它是将前桥的左右板簧座及中间段部位全部采用工字形结构,同时增加板簧座的高度,增大板簧座与端头连接的过渡圆角的角度,通过增加板簧座的高度和加大过渡圆角对空气悬架客车前桥的刚度和强度有较大改善作用,而工字形截面有助于提高前桥整体的柔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客车前桥的刚度及硬度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客车前桥断裂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气悬架客车前桥,其中:包括中间段、板簧座及端头,两个板簧座对称设置在中间段的两侧,板簧座外设置有端头,所述的中间段及板簧座的截面形状均为工字形,所述的板簧座的高度高于中间段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的端头与板簧座圆滑过渡,其过渡圆角的角度α为120~1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是将前桥的左右板簧座及中间段部位全部采用工字形结构,同时增加板簧座的高度,增大板簧座与端头连接的过渡圆角的角度,通过增加板簧座的高度和加大过渡圆角对空气悬架客车前桥的刚度和强度有较大改善作用,而工字形截面有助于提高前桥整体的柔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客车前桥的刚度及硬度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客车前桥断裂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工字梁结构为贯穿式工字形结构,强度、刚度、抗扭性能均有较大提升,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空气悬架客车前桥断裂问题,同时端头部位左右对称,前桥整体重量较轻,售后保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空气悬架客车前桥,包括中间段3、板簧座2及端头1,两个板簧座2对称设置在中间段3的两侧,板簧座2外设置有端头1,所述的中间段3及板簧座2的截面形状均为工字形,所述的板簧座2的高度高于中间段3的高度,端头1与板簧座2圆滑过渡,其过渡圆角的角度α为150°。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板簧座2的高度,使板簧座2的高度高于中间段3的高度,同时增大了板簧座2与端头1的过渡圆角,对空气悬架客车前桥的刚度和强度有较大改善作用,而工字形截面有助于提高前桥整体的柔性。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客车前桥的刚度及硬度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客车前桥断裂问题。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66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