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卸载台推拉装置的升降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9330.7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3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川;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S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卸载 推拉 装置 升降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卸载台推拉装置的升降组件,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为电动车充电站的蓄电池卸载台推拉装置设计了一种可以使推拉头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组件,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新能源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面对日趋严重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问题,新能源车辆的开发利用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清洁无污染、零排放的纯电动公交车成为当今最有发展前途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如今的电动公交车由于要满足电动公交车续航里程以及装载要求,使公交车的体积和重量都特别大,而且车上的空间小,装载量小,并且公交车的成本高,因此设计一种合理电动公交车系统取代现有的常规能源公交车系统对于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蓄电池卸载台推拉装置的升降组件,这种装置要求升降灵活稳定,结构简单,操作可控。
一种蓄电池卸载台推拉装置的升降组件,主要由升降电机1、电机固定架2、升降组件固定架3、推拉头固定架4、电机轴套5、升降滑块6、连接杆7、滑块限位轨道8、升降丝杠9构成;所述的升降电机1安装在电机固定架2上,所述的电机固定架2安装在升降装置的上部,所述的升降丝杠9安装在升降装置的上下板上,通过轴承固定,并且通过电机轴套5和升降电机1轴连接,所述的升降滑块6两侧固定在滑块限位轨道8里,中间安装在升降丝杠9上,所述的滑块限位轨道8安装在升降装置的两侧,所述的升降滑块6和推拉头固定架4通过连接杆7穿过升降装置的下板互相连接支撑,所述的升降组件固定架3在滑块限位轨道8的外侧靠上部位,每边两个,共四个。
所述的滑块限位轨道8为方槽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电动车充电站的蓄电池卸载台推拉装置设计了一种可以使推拉头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组件,这种装置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并且操作简单可控,并且方便推拉装置推拉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卸载台推拉装置的升降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蓄电池卸载台推拉装置的升降组件,主要由升降电机1、电机固定架2、升降组件固定架3、推拉头固定架4、电机轴套5、升降滑块6、连接杆7、滑块限位轨道8、升降丝杠9构成;所述的升降电机1安装在电机固定架2上,所述的电机固定架2安装在升降装置的上部,所述的升降丝杠9安装在升降装置的上下板上,通过轴承固定,并且通过电机轴套5和升降电机1轴连接,所述的升降滑块6两侧固定在滑块限位轨道8里,中间安装在升降丝杠9上,所述的滑块限位轨道8安装在升降装置的两侧,所述的升降滑块6和推拉头固定架4通过连接杆7穿过升降装置的下板互相连接支撑,所述的升降组件固定架3在滑块限位轨道8的外侧靠上部位,每边两个,共四个。
所述的滑块限位轨道8为方槽形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推拉头安装在推拉头固定架4上,整个升降装置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推拉车上,工作的时候升降电机1启动带动升降丝杠9旋转,升降丝杠9带动安装在升降丝杠9上的升降滑块6进行上下位移,两边通过滑块限位轨道8对升降滑块6进行限位,防止升降滑块6进行横向旋转,使升降滑块6保持直线的升降运动,然后升降滑块6可以通过连接杆7带动连接杆7下部的推拉头固定架4进行上下移动,实现了推拉头的升降动作,这样推拉头就可以很方便的降下实现对蓄电池的推拉动作,完成推拉动作之后,推拉头在升降组件的作用下升起,就可以实现推拉头的自由位移,为其它蓄电池进行推拉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结构的变化代替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系统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9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