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4565.0 | 申请日: | 2013-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侯志敏;金驰;关春雷;王鹏浩;许东健;杨旭;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志敏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B60N2/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32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了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尾气直接通过排气筒排出,热量白白浪费,同时冬季车内需要取暖,目前缺乏一个能将尾气热量回收并且结构合理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回收车辆尾气中的热能,特提供了一种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汽车排气筒1,水箱2,泵体3,热水管4,回水管5,加热垫6;
其中:汽车排气筒1穿过水箱2的内部,泵体3安装在水箱2的上部,出水管4安装在泵体3的上部,进水管5安装在进水管5的下部,加热垫6通过热水管4和回水管5连通水箱2。
所述的汽车排气筒1在水箱2内部分的结构为螺旋状或“S”形结构。
所述的加热垫6为空腔结构,内部带有网格状硬支撑件,安装在车内座椅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地将车辆尾气余热回收,用于加热车内座椅,方便驾乘人员冬季取暖,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汽车排气筒1,水箱2,泵体3,热水管4,回水管5,加热垫6;
其中:汽车排气筒1穿过水箱2的内部,泵体3安装在水箱2的上部,出水管4安装在泵体3的上部,进水管5安装在进水管5的下部,加热垫6通过热水管4和回水管5连通水箱2。
所述的汽车排气筒1在水箱2内部分的结构为螺旋状结构。
所述的加热垫6为空腔结构,内部带有网格状硬支撑件,安装在车内座椅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汽车排气筒1,水箱2,泵体3,热水管4,回水管5,加热垫6;
其中:汽车排气筒1穿过水箱2的内部,泵体3安装在水箱2的上部,出水管4安装在泵体3的上部,进水管5安装在进水管5的下部,加热垫6通过热水管4和回水管5连通水箱2。
所述的汽车排气筒1在水箱2内部分的结构为“S”形结构。
所述的加热垫6为空腔结构,内部带有网格状硬支撑件,安装在车内座椅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志敏,未经侯志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45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压釜釜门安全联锁装置
- 下一篇:地下水氧化性污染物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