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贫液式AGM蓄电池紧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1555.1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3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熊益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4 | 分类号: | B60R16/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贫液式 agm 蓄电池 紧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贫液式AGM蓄电池的紧固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起停功能用AGM贫液式铅酸蓄电池的紧固机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中,具备起停功能的汽车用蓄电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耐候性宽、抗震动性优越、具有耐浮充电特性、具有低温高功率放电特性、具有频繁起动的能力、具有深放电恢复特性。
传统汽车起动用蓄电池无法全部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尤其是频繁起动的能力和深放电恢复特性,贫液式AGM蓄电池可以满足第这两项条件要求,但对于频繁起动的能力低温条件下优越于传统蓄电池,高温条件下反而不如传统蓄电池。原因在于传统蓄电池为富液式,电池内部有充足的电解液,液面一般高出蓄电池极板15-20毫米,传统蓄电池比热容大。贫液式AGM蓄电池内部没有游离的电解液,相对于传统蓄电池比热容小。在高温环境中,如果不采取措施,贫液式AGM蓄电池内部在充电过程中气压变大导致蓄电池鼓胀,温度升高,内阻增大,发热更剧烈,温度更高,内阻更大,最终导致蓄电池热失效。
蓄电池在汽车前机舱内的布置位置一般都在发动机的左前部或左后部,但都无法避免来自发动机的热辐射,蓄电池周围环境温度随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延长会升高。蓄电池必须服从和适应整车机舱环境。因此具备起停功能的汽车蓄电池结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高温条件下的热失效风险。传统蓄电池在汽车前机舱内的固定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上固定,就是用一个压板将蓄电池上盖压住,再用固定杆将压板固定到底板上。下固定,就是在蓄电池底部侧面用压片将蓄电池底部侧面的凸起压住,然后用螺栓固定到底板上。这两种方式对于预防贫液式AGM蓄电池热鼓胀没有任何作用。以上两种方式都是针对传统蓄电池的设计,目前起停功能的汽车运用贫液式AGM蓄电池代替传统蓄电池,沿用传统蓄电池的固定方式存在热失效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和工艺简单、可以有效抑制蓄电池高温环境中鼓胀的贫液式AGM蓄电池紧固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两个对置且相互平行的用于固定蓄电池的固定板,两块固定板的上边沿处分别形成有呈直角向内延伸的翻边结构;两个可弯折的连接机构分别从两侧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可弯折的连接机构一端连接一个固定板,另一端连接另一个固定板;在可弯折的连接机构的中心处设有定位部件。
较佳地,可弯折的连接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拉杆、第二拉杆和第三拉杆,第一拉杆的外端部与一个固定板的一个侧边铰接,第三拉杆的外端部与另一个固定板相对应的一个侧边铰接;第二拉杆的中心处设置定位部件。
较佳地,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通过铰链铰接,第二拉杆与第三拉杆之间通过铰链铰接,第一拉杆的外端部通过铰链与一个固定板的一个侧边铰接,第三拉杆的外端部通过铰链与另一个固定板的相对应的一个侧边铰接。
较佳地,定位部件为垂直向下的定位螺钉。
较佳地,在底板上设有与两个定位螺钉相对应的定位螺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固定后的蓄电池受到两侧固定板上沿翻边结构的压力将电池压到底板上,同时蓄电池受到两个侧面固定板大平面向蓄电池的挤压力,且侧面固定板大平面平行于蓄电池内部的极板,蓄电池内部极板和AGM隔膜始终被两块侧面固定板大平面限制在固定的空间内,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蓄电池紧固机构不失效蓄电池长度方向就没有鼓胀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能有效防止安放于其内的蓄电池的鼓胀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蓄电池装入过程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蓄电池装入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可弯折的连接机构3.1第一拉杆3.2第二拉杆3.3、第三拉杆4、定位螺钉5、定位螺孔6、底板7、第一翻边结构8、第二翻边结构9、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15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