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排合成丝束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6521.5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9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海 |
主分类号: | D01D5/088 | 分类号: | D01D5/088;D01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美华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丝束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多排合成丝束的冷却系统,属于合成丝束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生产合成丝束时,由喷丝板微孔中喷出的聚合物熔体细流在冷却装置中用吹冷空气的方式强制冷却,在短时间内凝结固化成细丝。冷却装置中冷风的风压、风速对上述聚合物熔体细流凝结固化后所形成细丝的均匀性有很大影响。上述均匀性主要是指细丝的直径、强力、延伸度等。因此维持外界冷却条件的均匀稳定(主要是控制风速的均匀稳定),对于纺出高质量的细丝十分重要。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77007Y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却单排合成丝束的冷却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其具有上部件和下部件形成的冷却箱,所述上部件和下部件在其本身之间包围有具有多个长丝通道的多孔板。在冷却箱上部件内部设有呈一排状布置的多个冷却筒,所述冷却筒分别具有透气的筒壁并相互隔开一定距离地分别从上方的长丝入口穿透上部件直至多孔板的长丝通道。在冷却箱下部件内部设有多个连接管件,所述连接管件从多孔板的长丝通道延伸至下面的长丝出口。冷却空气到冷却箱中的输入通过下部件的纵向侧上的空气入口实现。为了使得冷却筒在整个外周上获得均匀的冷却空气流,所述冷却筒以排状布置、平行且偏离中心地设置在冷却箱的相对的侧壁之间。并且,其公开了两种可以实现冷空气由冷却箱下部件均匀性地进入冷却箱上部件中的改进方案,即多孔板在面向空气入口的纵向侧上的自由出口面积小于多孔板在相对的冷却筒纵向侧上的自由出口面积;或者将在冷却箱下部件和上部件之间的多孔板设计成对于冷却筒两侧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穿孔,从而可以将多孔板在冷却空气的入口区域内的自由面积设计成小于在后面的离开入口的区域内的自由面积。该种改进方案对于单排合成丝束的冷却的均匀化是有利的。
随着合成丝束生产量的增加,传统的单排合成丝束的环吹风冷却装置(即冷却装置上设置单排丝网筒)已逐渐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多排丝网筒环吹风冷却装置对上述聚合物熔体细流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中双排丝网筒环吹风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冷却箱100,壳体200和风道300。其中冷却箱100包括上部件101和下部件102,上部件101上开设有两排平行且相互均匀错开的圆形孔,圆形孔内安装有丝网筒103,从而在冷却装置上形成双排丝网筒103,丝网筒103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小孔,可供冷却箱100内部的冷空气进入,聚合物熔体细流从双排丝网筒103的上部进入,在双排丝网筒103内部被上述冷空气冷却。下部件102的上部与上部件101连接,下部与壳体200密封固定在一起,下部件102与壳体200之间设有多孔板201,多孔板201上的大孔与丝网筒103的数目一致且位置对应,供丝网筒103穿过并与设在壳体200内部的丝网筒座固定连接在一起;多孔板201上还均匀分布有许多小孔,可供冷空气从壳体200内部穿过到达下部件102内部。丝网筒座是设在壳体200内部的用于安装丝网筒103的安装座,为中空筒状,且其内部空间与壳体200内部用于流通冷空气的空间不相连通。当丝网筒座上固定安装丝网筒103后,冷空气从壳体200内部经多孔板201的小孔进入长方体形的下部件102内部,并进一步从丝网筒103的小孔位置进入丝网筒103内部用于冷却聚合物熔体细流;而位于壳体200内部的冷空气必须经过下部件102才能进入到丝网筒安装座内部。风道300包括冷空气入口301和下风道302,冷空气由冷空气入口301经下风道302进入风道300,并通过孔板202进入到壳体200的用于流通空气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海,未经王振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6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造船龙门起重机小车吊梁多功能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水卷材的厚度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