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上支撑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8271.2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强;胡磊磊;王松科;吴向杰;胡松峰;陈立明;余亮浩;马号召;李要刚;马世友;刘益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鹏程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减震器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上支撑。
背景技术
汽车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驶时,会受到地面的冲击力作用,特别是在坏路上高速行驶时,这种冲击将非常明显,这不仅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也会影响汽车的舒适性能。为了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上都利用弹性元件来吸收由于冲击产生的振动能量,并利用减振器来衰减弹性元件引起的振动。在悬架系统中减振器是重要部件,目前采用麦弗逊式悬架结构的汽车,其减振器都是通过上支撑与车身连接,其下端通过固定支架与转向节连接,上支撑起着隔振及消除车轮振动通过减振器衰减后的残留振动的作用,如果设计不合理将会引起减振器的振动异响,影响整车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隔振效果好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它包括带有外圆连接部的外连接套、及通过套筒与所述外连接套扣合为一体的内连接套,在所述内连接套与套筒间设置有橡胶套圈,所述内连接套通过橡胶套圈与套筒硫化为一体,在所述内连接套的下端开设有与减震器上端配合使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延伸至外连接套与内连接套形成的空腔内;在所述外连接套的外圆连接部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
所述外连接套和内连接套均为一体成型冲压件。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控制外连接套、套筒、内连接套的结构,及胶套的硬度和尺寸可以很方便的改变整个上支撑的刚度,改善其隔振效果,减少减振器的行驶异响问题,且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连接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减震器上支撑,它包括带有外圆连接部1的呈帽子状的外连接套2、及通过套筒3与所述外连接套2扣合为一体的呈漏斗状的内连接套4,所述外连接套2和内连接套4均为一体成型冲压件;在所述内连接套4与套筒3间设置有橡胶套圈5,所述内连接套4通过橡胶套圈5与套筒3硫化为一体,在所述内连接套4的下端开设有与减震器6上端配合使用的连接孔7,所述连接孔7延伸至外连接套2与内连接套4形成的空腔内;在所述外连接套2的外圆连接部1上均匀开设三个螺栓孔8。在使用时减振器6上端穿进内连接套4上的连接孔7内,减振器6通过外连接套2上的三个螺栓孔8与车身下板9螺接为一体,由于外连接套2与车身下板9的连接部位为平整的圆盘状,使减振器6与车身下板9连接的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牢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8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工中心用环形夹具
- 下一篇: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激光水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