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0166.4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7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政达;郭秋媚;赖进此;廖启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R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于宝庆;刘春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纤维素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导引件的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某些细菌尤其是醋酸杆菌(Acetobacter)可被培养以生产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又称微生物纤维素(Microbial cellulose)。在氧气及糖的存在下,醋酸杆菌可细胞间(extracellularly)地合成纤维素,并以纤维形式附着于细胞上,其中相互交缠的纤维可于培养液的气液界面形成一膜片(pellicle)状微生物纤维素。微生物纤维素在除去细胞后具有多种用途,例如伤口敷料、造纸、化妆保养品、音响振动膜、纺织等。
传统上利用静置培养的方式来进行膜片状微生物纤维素的生产,待膜片状微生物纤维素生成后,以人工的方式将培养物全部取出,并除去多余培养液后,再进行后续清洗漂白工艺以获得微生物纤维素成品。然而,此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可取代人工收取微生物纤维素,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可生产膜片状微生物纤维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可让微生物纤维素接续以达成连续生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包括一容纳槽、一杆体以及一导引件,所述容纳槽用以容置一培养液,且一微生物纤维素生成于所述培养液的液面,所述导引件连接所述杆体且延伸至所述液面,其中当所述杆体受一外力带动旋转时,透过所述导引件将所述微生物纤维素收集至所述杆体。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件具有可挠性。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件的材质包括棉、麻、尼龙、聚酯纤维、聚丙烯、聚丙烯腈、玻璃纤维、碳纤维或不锈钢。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件以粘接、卡合或螺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杆体上。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还包括一不锈钢材质的外壳,且所述容纳槽、所述杆体及所述导引件设置于外壳内。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部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并形成一无菌环境。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还包括一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底部,用以控制所述外壳内部的温度。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一馈料口,且所述培养液经由馈料口注入所述容纳槽。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一透明窗口。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还包括一步进马达,且所述杆体由步进马达带动旋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的示意图。
图2A表示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中生产膜片状微生物纤维素的示意图。
图2B表示由杆体取下的连续膜片状微生物纤维素示意图。
图3表示导引件使用软性材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 100~外壳
100a~主体 100b~盖体
200~梯形构件 300~杆体
400~导引件 402~压条
500~馈料口 600~窗口
700~加热器 800~步进马达
B~微生物纤维素/膜片状微生物纤维素 M~培养液
R~容纳槽 S~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微生物纤维素生产装置10可用以生产微生物纤维素,其主要包括一不锈钢材质的外壳100,其中外壳100由一主体100a及一盖体100b所组成,主体100a内部设置有一梯形构件200,且梯形构件200与主体100a形成一容纳槽R,其中容纳槽R为微生物纤维素的主要生产区域。于本实施例中,梯形构件200与主体100a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未经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0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