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的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5714.4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4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江君波;江锦标;江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长江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朱新颖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震装置,特别是一种摩托车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一种由发动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交通工具。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摩托车,根据使用能源种类可分为使用燃油的普通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根据车身结构可分为两轮摩托车和三轮车摩托车。摩托车由于轻便灵活、行驶速度快,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交通、客货运输和警员巡逻等。
现有的摩托车的车身通常有车架、平叉和减震器组成,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03263051.4;授权公告号CN2649463Y】公开的一种整宽板式摩托车车架,包括与方向柱支座连接的前架、安装后轮的左侧平叉及右侧平叉、后架及减震器,前架由宽板式中空型材构成,前架由对称设置的左侧架及右侧架构成,减震器一端与后架铰接,另一端铰接于平叉上。
减震器铰接在平叉上,摩托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减震器的反复冲击导致平叉容易发生损坏。为了分担平叉上的冲击力,有厂商设计开发了新的减震器安装方式。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78550.5;公开号CN101314384A】公开的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装置,包括车架、后减震器和平叉,在平叉口上设有供后减震器安装的支耳,后减震器的上端与车架的上部横管连接,后减震器的下端固定在摇架上,该摇架的一头与平叉口上的支耳饺接,摇架的另一头饺接在车架的后管上,摇架由基板和连杆构成。
上述的摩托车后减震器装置通过摇架将平叉上的部分冲击力传递给车架,使车架分担了平叉的受力,通过减少平叉所受的负载延长了平叉的使用寿命。但是,该摩托车后减震器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1、该减震装置通过基板和连杆将减震器分别连接到车架和平叉上,减震器缺乏前后方向上的必要约束,在乘客坐上摩托车或者摩托车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平叉相对于车架摆动,减震器在伸缩运动缓冲车架和平叉之间冲击的同时还会出现前后方向上无规则的摆动,造成额外的振动发生,导致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下降。2、基板和连杆自身强度较小,在减震器的反复冲击下极易造成基板或者连杆断裂,进而导致减震器失效,影响摩托车的安全行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的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增大减震器摆动范围、减少减震器晃动,提高摩托车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的减震装置,所述摩托车包括车架和后摆臂,所述后摆臂与车架相铰接并能绕铰接处摆动,其特征在于,本减震装置包括摆动件、连接支架和减震器,所述摆动件与后摆臂铰接于铰接点一,所述连接支架与车架铰接于铰接点二,所述连接支架与摆动件铰接于铰接点三,所述减震器一端铰接在车架上,另一端与摆动件铰接于铰接点四,所述铰接点一、铰接点三和铰接点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铰接点四位于铰接点二和铰接点三之间,所述铰接点四能够绕铰接点一摆动使减震器相对于车架摆动。
本摩托车的减震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乘客上车时或者车轮与路面障碍物接触时,车架与后摆臂发生相对运动,减震器多次伸缩运动并通过阻尼吸收车身受到的冲击力。本摩托车的减震装置中,由于摆动件上的铰接点一、铰接点三和铰接点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减震器吸收冲击力的过程中,摆动件能够绕接点一摆动,铰接点四的位置随着摆动件的摆动发生变化,使减震器相对于车架的摆动范围更大,改善了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并且,连接支架对摆动件起到限位作用,铰接点四位于铰接点二和铰接点三之间,连接支架能使减震器随摆动件摆动的幅度与伸缩运动相适应,从而避免因为减震器的摆动幅度过大或者过小导致减震器额外振动的发生,提高了乘客乘车舒适性。另外,摆动件和连接支架通过铰接结构将减震器端部的受力分散到后摆臂和车架上,减少了后摆臂上减震器安装位置的受力负担,延长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摩托车的减震装置中,所述摆动件和后摆臂的铰接点一处设置有铰接套筒一,所述连接支架和车架的铰接点二处设置有铰接套筒二,所述摆动件和连接支架的铰接点三处设置有铰接套筒三,所述摆动件位于铰接套筒二中间位置并与铰接套筒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两个支杆,上述支杆分别位于铰接套筒二和铰接套筒三的两侧,且每个支杆的一端铰接于铰接点二,另一端铰接于铰接点三。通过穿设在每个铰接套筒内的螺栓实现对各个铰接处的铰接,避免了铰接处的应力集中导致铰接处发生断裂;并且,支杆分别安装在铰接套筒一和铰接套筒二的两侧,摆动件和连接支架的安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长江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5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省力装置
- 下一篇:小型全封闭两轮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