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摆动式自动钞捆标签粘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1805.0 | 申请日: | 2013-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承然 |
主分类号: | B65C1/02 | 分类号: | B65C1/02 |
代理公司: | 温州新瓯专利事务所 33210 | 代理人: | 陈旭宇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摆动 自动 标签 粘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摆动式自动钞捆标签粘贴装置。
背景技术
银行系统在纸币流转的过程中,要对纸币实施百张成把,千张成捆。目前先进的包装方法是将千张纸币经预裹、塑膜封包、热缩、签封等一系列流程来完成,其中在钞捆外表面签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它不仅牵涉到钞捆的安全封闭,而且还要提供有关钞捆的品种、数量、包装时间、包装地点、操作人员的姓名以及包内全部纸币的冠字号码等大量信息。目前一般采用手工粘贴封签纸,费力费时。在大量的纸币钞捆需要签封时,如何将封签纸粘贴到钞捆上,就非常需要有自动的钞捆贴标机,尤其在纸币包封的流水线上,自动钞捆标签粘贴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采用手工方式粘贴封签纸不仅费力费时,而且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动式自动钞捆标签粘贴装置,该摆动式自动钞捆标签粘贴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签封速度快、工作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动力部、传动机构、转轴、摆臂和标签吸附头,动力部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轴旋转,摆臂一端固定在转轴上,摆臂的另一端设置标签吸附头,标签吸附头水平摆动与输送带上的钞捆相配合。
动力部为减速电机,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动力部的减速电机固定连接,被动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在转轴上设置遮光盘,遮光盘与其一侧的光耦相配合。
在转轴外设有轴承座。
在输送带的两侧设有光电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具体设计,电机的正反转使摆臂及标签吸附头往复摆动,连续完成签封操作,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签封速度快、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动力部1、传动机构、转轴2、摆臂3和标签吸附头4,动力部1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转轴2旋转,摆臂3一端固定在转轴2上,摆臂3的另一端设置标签吸附头4,标签吸附头4水平摆动与输送带5上的钞捆相配合。动力部1可采用减速电机,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6和被动齿轮7,主动齿轮6与动力部1的减速电机固定连接,被动齿轮7与转轴2固定连接,在转轴2上设置遮光盘8,遮光盘8与其一侧的光耦9相配合,遮光盘8与光耦9组成光电控制装置,控制减速电机在一定的角度正反转,当然,动力部1也可采用步进电机、汽缸等,这样也可省略遮光盘8和光耦9的设计。在转轴2外设有轴承座10,轴承座10支承转轴2。在输送带5的两侧设有光电检测装置11。工作时,输送带5承载着钞捆12缓慢地向前行进,当光电检测装置11检测到钞捆12进入时,动力部1减速电机正转,由主动齿轮6带动被动齿轮7、转轴2顺时针转动,摆臂3及标签吸附头4也顺时针摆动,角度约90°。标签吸附头4将已吸住且已打印好的标签纸从输送带5外摆向行进中的钞捆12,并通过背面预涂的胶黏剂贴到钞捆12上。当摆臂3摆动到位时,因遮光盘8与光耦9组成的光电控制装置的作用,动力部1减速电机停转。标签纸粘贴完毕,动力部1减速电机反转复位,等待下一钞捆标签的打印和下一钞捆的到来。标签吸附头4可由叶片反向安装的风扇以及网板组成,当动力部1减速电机即将正转启动时,风扇电机启动,标签纸的正面就被轻轻地吸住,当标签纸的反面粘贴到钞捆12后,风扇电机停转,标签吸附头4随同摆臂3复位。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摆动式自动钞捆标签粘贴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外型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摆动式自动钞捆标签粘贴装置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承然,未经杨承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1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编程式密码认证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转炉炉况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