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跨路施工的可移动防护棚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9745.2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7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吕谦;刘增禹;梁宏意;陈红泉;高忠文;王根怀;付志水;王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24 | 分类号: | E04G21/24;E04G21/30;E04G21/32 |
代理公司: | 保定市燕赵恒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3121 | 代理人: | 杨玉清 |
地址: | 07105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施工 移动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跨路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跨路施工的可移动防护棚。
背景技术
在跨路施工过程中,需在作业面下搭设防护体系用以提供施工作业面,承受施工荷载,承接施工的落物、焊花、废水等,保证桥下道路的正常运行。
目前,跨路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简易临时防护体系多为满堂式脚手架体系,此体系不能满足道路的交通正常运行,故对于有不中断交通要求的施工作业显然是不能满足其要求的。为了克服满堂式脚手架体系影响交通的问题,人们采用用型钢制作的固定防护棚,在路肩边缘处施工门型结构基础、吊装钢管柱、搭设纵向分配梁和跨路横梁,最后安装钢板防护面板,其搭拆工作量大,时间长,一次投入大,施工费用高;吊装施工时间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每次搭拆都会多少损坏零部件,搭拆时对桥下道路的通行影响大,在完成施工后,防护棚需要在其跨越的路上方进行拆除,仍然存在事故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跨路施工的可移动防护棚,该防护棚使用时可以将其移动到施工作业面下,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其移动至施工作业面外,能满足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跨路施工;可以在跨度大于其横向宽度的任意施工作业面上使用,且能够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的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跨路施工的可移动防护棚,包括双数根立柱,多根侧向支撑,两根下部结构梁,包括三根以上的横向主梁、两根纵向主梁、多根次梁和平面防护的上部结构,行走装置和轨道;
所述上部结构的各横向主梁均匀分布、两端和纵向主梁固定在一起;次梁均匀分布、固定在横向主梁上;平面防护包括脚手板和波纹板,次梁上固定有多个条形块;横向主梁、纵向主梁、次梁和条形块上满铺脚手板和波纹板;
所述的各立柱对称固定在两根纵向主梁和两根下部结构梁上、均匀分布;位于同一根纵向主梁和下部结构梁之间的相邻立柱之间交叉固定有侧向支撑;两根下部结构梁下端固定有多个连接板,连接板下端铰接固定有行走装置;下部结构梁下面的底面上铺有石子基础和枕木,在枕木上铺设并固定有轨道;防护棚移动时,行走装置卡接在轨道上。
上述所述次梁上固定的多个条形块从边缘到中心逐渐变厚,使平面防护中间拱起,拱起的高度与横向跨度的1/2比不小于1%。以使平面防护的上端面易于排水,不积水。
上述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支架、铰接轴和行走轮;支架固定在连接板下端,铰接轴固定在支架上,行走轮铰接在铰接轴上。
上述所述行走装置的两侧各设置防脱轨挡板,防止运行过程中脱离轨道。
上述所述的轨道为工字形轨道,工字形轨道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枕木上。工字形轨道使行走装置不易脱轨。
本实用新型除了石子基础和枕木在施工作业面下完成,其它部件都是在施工作业面外进行搭接固定,彻底不用后,在施工工作业面外进行拆除,其制作和拆除时间短,工作安全性高,效率高,安装和拆除时,不影响道路交通。使用时可以将其移动到施工作业面下,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其移动至施工作业面外,能满足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跨路施工;可以在跨度大于其横向宽度的任意施工作业面上使用,能够实现高效、节能、安全、且施工成本低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97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ATCA的业务板扩展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图书馆用的书籍分类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