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0078.1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邵群生;邵庆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市生源节能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47/02 |
代理公司: | 济宁众诚专利事务所 37106 | 代理人: | 江禹春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用电 控制 柔性 离合器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是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单一离合器动力传递,其缺陷是驾驶人员频繁脚踩离合器踏板,造成汽车运行不平稳,速度不均匀,离合器使用周期短,更换频繁,发动机输出动力传递的效率低,耗油量高,浪费能源损耗,起步和运行过程中对汽车发动机冲击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它是采用两只电磁离合器顺序工作来完成动力传递,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飞轮向耦合器输出,飞轮通过耦合器内套将动力传递给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第一电磁离合器主动盘上的电磁线圈接到电动控制器提供的电信号后,产生电磁力将主动盘和从动盘吸合在一体,主动盘的动力传递给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从动盘,从动盘与变速箱的输入轴直接连接在一体,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变速箱内,实现传递动力的柔性传动;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从动盘与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接连在一体,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与耦合器的壳体连接在一体,第二电磁离合器主动盘上的电磁线圈接到电动控制器提供的电信号后,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和从动盘吸合后,发动机的动力通过飞轮传递到耦合器的外套上,由耦合器的外套与第二电磁离合器直接连接,将第二电磁离合器的动力直接传递给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一电磁离合器将动力传递给变速箱内,整个动力传递过程采用柔性结合和刚性传动方式,实现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由变速箱、电动控制器、第一电磁离合器、连接外套、第二电磁离合器、耦合器、飞轮和发动机构成,发动机上装置飞轮,发动机与连接外套和变速箱连接在一体,第一电磁离合器和第二电磁离合器与耦合器由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在一体,耦合器的一端连接飞轮,耦合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一电磁离合器和第二电磁离合器上分别设置主动盘和从动盘,两只主动盘上分别装置电磁线圈,主动盘和从动盘相互吸合,从动盘与变速箱的一端输入轴连接在一体,变速箱的另一端设置输出轴,第一电磁离合器和第二电磁离合器由电动控制器控制结合或分离。使用时,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飞轮向耦合器输出,飞轮通过耦合器内套将动力传递给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第一电磁离合器主动盘上的电磁线圈接到电动控制器提供的电信号后,产生电磁力将主动盘和从动盘吸合在一体,主动盘的动力传递给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从动盘,从动盘与变速箱的输入轴直接连接在一体,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变速箱内,实现传递动力的柔性传动;在发动机的输出转速到设定值每分钟在1000—1200转后,电动控制器输出电信号到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与耦合器的外壳连接在一体,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从动盘与第一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接连在一体,第二电磁离合器主动盘上的电磁线圈接到电动控制器提供的电信号后,第二电磁离合器的主动盘和从动盘吸合后,发动机的动力通过飞轮传递到耦合器的外壳上,由耦合器的外壳与第二电磁离合器直接连接,将第二电磁离合器的动力直接传递给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一电磁离合器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内,整个动力传递过程采用柔性结合和刚性传动的方式,实现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的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汽车运行平稳,速度均匀,离合器使用长,发动机输出动力传递的效率高,耗油量低,降低能源损耗,广泛用于汽车的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设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用电动控制柔性双离合器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变速箱 2—电动控制器 3—第一电磁离合器 4—连接外套 5—第二电磁离合器 6—耦合器 7—飞轮 8—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市生源节能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济宁市生源节能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00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