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模型车轮上下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4259.3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5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珑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模型 车轮 上下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测试模型,特别是一种汽车模型车轮上下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研发前期制作模型,轮毂单元使用的是连接杆,车轮都是垂直固定,在模型制作过程中不能上下调节车轮位置,对模型整体高度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模型车轮上下调节机构,它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它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车轮的上下、左右位置,能使模型达到汽车设计时的准确位置,为汽车研发提供精确的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模型车轮上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轴套、轮毂单元固定板、X向调节块、Z向调节块、轮轴、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第三固定螺栓和第四固定螺栓;其中:该Z向调节块由第二固定螺栓穿过Z向滑槽后固定在X向调节块上;该X向调节块由第一固定螺栓穿过X向滑槽后固定在轮毂单元固定板上;该轮轴穿过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轮毂单元固定板、X向调节块、Z向调节块后穿入轴套中,并由第三固定螺栓和第四固定螺栓进行固定。
所述的汽车模型车轮上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轴套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骨架上,该轮毂单元固定板也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骨架上。
所述的汽车模型车轮上下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Z向调节块上具有筒状的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机构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车轮的上下、左右位置,能使模型达到汽车设计时的准确位置,为汽车研发提供精确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模型车轮上下调节机构。如图所示:它包括轴套1、轮毂单元固定板2、X向调节块3、Z向调节块4、轮轴5、第一固定螺栓6(四个)、第二固定螺栓7(四个)、第三固定螺栓8和第四固定螺栓9。
其中:该Z向调节块4由第二固定螺栓7穿过Z向滑槽后固定在X向调节块3上;该X向调节块3由第一固定螺栓6穿过X向滑槽后固定在轮毂单元固定板2上;该轮轴5穿过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轮毂单元固定板2、X向调节块3、Z向调节块4后穿入轴套1中,并由第三固定螺栓8和第四固定螺栓9进行固定。
使用时,该轴套1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骨架上,该轮毂单元固定板2也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骨架上。通过第一固定螺栓6来调节X向调节块3的固定安装位置以实现轮轴5的X向调节,通过第二固定螺栓7来调节Z向调节块4的固定安装位置一实现轮轴5的Z向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该Z向调节块4上具有筒状的固定座。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珑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珑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42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爆锂电池
- 下一篇:一种新型荧光粉多层涂布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