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3810.2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葛如炜;陈航;郑国胜;毛翼;陆鹿;孙明锋;山龄艳;周建君;韩耀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4 | 分类号: | B60H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昱;严志军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制热 控制系统 以及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以及装设有该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特别是对传统车型的节能减排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不断涌现出各种新技术和新结构。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就是其中一种新型装置。简单来讲,这种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的特点是当车辆处于暖机和/或低负荷运行期间,它可以受到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控制而形成间歇性运行。由此,就可以加速发动机的暖机过程,从而能节省燃料,降低发动机的排放污染。然而,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的这种间歇性运行给车载空调加热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是由于其难以满足车辆驾乘人们对于快速加热以及舒适性方面的要求,从而容易造成他们抱怨,不利于维护并提升汽车产品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以及汽车,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所述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包括:
发动机水温传感器,其被设置成用于检测发动机中冷却水的温度;
第一控制模块和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发动机水温传感器和所述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相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被设置成在发动机处于暖机和/或低负荷运行期间受控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而进行间歇性运行;
空调加热器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空调加热器设置在车载空调的箱体中并受控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以及
水温传感器,其被设置成在发动机处于暖机和/或低负荷运行期间检测进入到所述空调加热器的芯体中的水温,并将检测到的水温信号输送至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以在所述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进行间歇性运行时由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空调加热器的输出功率来补偿提供加热功率。
在上述的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空调加热器采用电加热器。
在上述的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是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ECM。
在上述的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是汽车空调控制模块。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装设有如以上任一项所述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结构紧凑、操作方式简单,使用其可快速提升汽车乘客舱内温度,同时能避免因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的间歇运行而造成的加热性能不稳定、加热功率下降等问题,从而提高空调使用时的舒适性,并且能最大限地利用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的间歇运行来节省燃油损耗,加速发动机的暖机过程,降低发动机的排放污染。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以及汽车的原理、特点以及优点,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的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的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以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该图仅以示意方式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下面就通过该示例来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该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水温传感器9、电磁离合器机械式发动机水泵2、空调加热器5、水温传感器6、第一控制模块1和第二控制模块4。此外,在图1中还示意性地图示出了例如蒸发器等与车载空调相关的装置3,并且在该图1中还分别以虚线箭头和实线箭头表示出了该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中的电器控制回路和冷却水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3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盐溶液结晶厚度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折帖集积装置及折帖集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