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机车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8532.1 | 申请日: | 2013-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0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魏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2 | 分类号: | B61D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机车顶盖。
背景技术
电力机车车顶上的设备主要集中安装在电力机车的移动的顶盖上。当这些设备出现故障时,检修人员在车顶上检修设备时,由于高空作业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就不得不着重考虑了。目前,国内机车常用的车顶作业的安全设施有增设安全绳挂钩和对电力机车的顶盖进行防滑处理。
例如,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电力机车的顶盖1两侧,沿机车运行方向,各焊接宽300mm的钢制走道板2,走道板2上焊钢丝网3。这种电力机车顶盖的防滑方法有良好的防滑效果,而且使用寿命也可以保证。
但是,由于走道板2具有一定的高度,走道板2的踏面距车顶表面有30~40mm的高度,在起到防滑作用的同时,又因为有高度差的存在而潜藏了使工作人员在施工时会磕磕绊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力机车顶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机车顶盖,在所述电力机车顶盖上,设置有铝基防滑条;所述铝基防滑条通过粘结胶层连接在所述电力机车顶盖上;所述铝基防滑条和所述粘结胶层的厚度和为1.3~1.5mm。
可选地,在上述电力机车顶盖中,在所述铝基防滑条的四周还设置有密封胶。
可选地,在上述电力机车顶盖中,所述密封胶采用可赛新1598密封胶。
可选地,在上述电力机车顶盖中,所述铝基防滑条设置在所述电力机车顶盖上表面的两侧。
可选地,在上述电力机车顶盖中,所述铝基防滑条的铝基基材的厚度为0.1-0.2mm。
可选地,在上述电力机车顶盖中,所述铝基防滑条上设置有氧化铝颗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机车顶盖,通过采用在电力机车顶盖上,设置有铝基防滑条;铝基防滑条通过粘结胶层连接在电力机车顶盖上;铝基防滑条和粘结胶层的厚度和为1.3~1.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基防滑条的厚度较薄,在有效地起到防滑作用的同时,不会因为有高度差的存在而潜藏了使工作人员在施工时的磕磕绊绊,不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效地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力机车顶盖10,在电力机车顶盖10上,设置有铝基防滑条11;铝基防滑条11通过粘结胶层12连接在电力机车顶盖10上;铝基防滑条11和粘结胶层12的厚度和为1.3~1.5mm。实际应用中,铝基防滑条11和粘结胶层12可以设置为一体化结构。
本实施例的电力机车顶盖10上,铝基防滑条11具体可以设置在根据工作需求设置的防滑区域内。例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铝基防滑条11设置在电力机车顶盖10上表面的两侧。此时,铝基防滑条11的设置方向可以沿着机车运行方向,即平行于机车的运行方向。再例如,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力机车顶盖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铝基防滑条11可以设置在电力机车顶盖10上表面,即铝基防滑条11可以平铺整个电力机车顶盖10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8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门件车间搬卸运输车
- 下一篇:推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