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合器拨叉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7439.2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7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孙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艺达车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3/12 | 分类号: | F16D23/1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卢清华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拨叉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拨叉座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2为现有离合器拨叉组装机构,拨叉1′组装在拨叉座2′上,具体的,拨叉座2′上形成有一叉脚槽21′,拨叉1′的叉脚镶嵌在叉脚槽21′内,叉脚的端部与单向离合器3′接触。起动机工作时单向离合器3′旋转,拨叉1′的叉脚拨动单向离合器3′移动轴时,受到单向离合器3′移动轴端面离心力和摩擦力作用,拨叉1′的叉脚会向一侧偏离而与叉脚槽21′的侧壁211′接触并产生摩擦(参见图2)。座体2′材料硬度低于拨叉1′的硬度,长期作用下较软的座体2′会磨损产生凹坑。当发动机启动后,起动机停止工作,拨叉1′和单向离合器3′移动轴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要回退,这时所述凹坑可能会卡住拨叉1′,使拨叉1′和单向离合器3′移动轴无法回位,单向离合器3′被发动机飞轮反带失效,最终导致起动机失效及寿命变短。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所述拨叉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拨叉座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拨叉座受拨叉磨损而影响拨叉顺畅活动,最终影响起动机正常工作及寿命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离合器拨叉座结构,为一座体,该座体上设有一供拨叉叉脚容置的叉脚槽,该叉脚槽的侧壁位置处设有一耐磨部件,该耐磨部件的耐磨面略凸出所述叉脚槽的侧壁设置。
所述座体上对应所述叉脚槽旁开设有一销孔,所述叉脚槽的侧壁上形成有一与所述销孔相通的缺口;所述耐磨部件为一耐磨销,该耐磨销安装在所述销孔内并且该耐磨销对应所述缺口位置的侧面部分略凸出所述叉脚槽的侧壁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座体上对应叉脚槽的侧壁位置处设置一耐磨部件,该耐磨部件的耐磨面略凸出所述叉脚槽的侧壁设置,耐磨部件设置不会影响拨叉叉脚在叉脚槽内的安装。起动机工作时,拨叉受离心力和摩擦力作用往叉脚槽的侧壁方向偏离,此时拨叉不再与叉脚槽的侧壁接触,而是与耐磨部件接触。耐磨部件硬度与拨叉硬度相当,长期摩擦也不会产生磨损。由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座体磨损而可能阻碍拨叉顺畅拨动问题,确保了拨叉能够始终顺利地来回拨动,提高了拨叉控制结构及起动机的可靠性,延长了起动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离合器拨叉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离合器拨叉组装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新型对应离合器拨叉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新型离合器拨叉座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未包括耐磨部件)。
标号说明
拨叉 1′ 拨叉座 2′
叉脚槽 21′ 侧壁 211′
单向离合器 3′
拨叉 1 座体 2
叉脚槽 21 侧壁 211
销孔 22 缺口 221
单向离合器 3 耐磨部件 4
耐磨面 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新型涉及一种离合器拨叉座结构,如图3-4所示,为一座体2,该座体2上设有一叉脚槽21,供拨叉1的叉脚容置。拨叉1的叉脚的端部与单向离合器3接触。
本新型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座体2上的对应叉脚槽21的侧壁211位置处设有一耐磨部件4,该耐磨部件4的耐磨面41略凸出叉脚槽21的侧壁211设置并且伸向叉脚槽21(参见图3)。当然,耐磨部件4设置以不会影响拨叉1叉脚在叉脚槽21内的安装及拨叉1的拨动为准。
起动机工作时,拨叉1受离心力和摩擦力作用往叉脚槽21的侧壁211方向偏离,此时拨叉1不再与叉脚槽21的侧壁211接触,而是与耐磨部件4的耐磨面41接触。较佳耐磨部件4硬度与拨叉1硬度相当,长期摩擦也不会产生磨损。由此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拨叉1磨损座体2而产生凹坑而可能阻碍拨叉顺畅拨动问题,确保了拨叉1能够始终顺利地来回拨动,提高了拨叉1控制结构及起动机的可靠性,延长了起动机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艺达车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艺达车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74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大型内燃发动机的双涡轮增压器装置
- 下一篇:引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