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6466.8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6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丁长宏;韩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飞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丁长宏 |
主分类号: | H01H50/00 | 分类号: | H01H50/00;H01H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1318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工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脉冲 电源 继电器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强脉冲光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油浸式继电器,以及包含所述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油浸式继电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IPL(Intense Pulsed Light,强脉冲光)电源使用过程中,由于预燃氙灯时会产生10KV左右的高压,为了避免高压损坏到电源内部的充电电路,需要对预燃电路进行一定的隔离。现有的IPL电源中,采用的方法是在预燃电路与充电电路间串联继电器进行隔离,由于继电器的触点开距有限,并且是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绝缘能力极易受到周围灰尘以及空气湿度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这种继电器存在分合噪声大、体积大、功耗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以解决现有继电器绝缘能力极易受到周围灰尘以及空气湿度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分合噪声大、体积大、功耗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含所述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油浸式继电器的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包括连有控制引出线和负载引出线的继电器本体,第一壳体,
所述继电器本体包括静触点、动触点、第二壳体,所述静触点或动触点与负载引出线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为密封构造,静触点和动触点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并且第二壳体内部注有绝缘油,静触点和动触点浸没在绝缘油中;
所述继电器本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并且继电器本体周围具有树脂灌封胶。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为密封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继电器本体内部静触点及动触点间采用绝缘油作为绝缘介质,大大提高了触点间的耐压值,且绝缘能力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不但动作噪声小、安装简单,而且体积也缩小了许多。同时将继电器包括所有触点引出的插脚利用树脂胶全部固封在不锈钢壳体内,使外表面为全绝缘状态,在安装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小了与其相邻部件之间的安全距离,从而更充分的利用了安装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散热风扇的数量可根据散热需求确定,如散热需求大时可在第一壳体的多侧外壁安多个散热风扇。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所述第一壳体为不锈钢壳体。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所述静触点为四个,所述动触点为两个,所述动触点动作时将两个静触点短接,另外两个静触点与负载引出线连接,即可实现静触点电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串联有以上所述的任意一种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中静触点及动静触点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中继电器本体中电磁铁的线圈及控制引线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控制引出线,2、树脂灌封胶,3、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缠绕线圈的铁芯,6、绝缘油,7、负载引出线,8、静触点,9、散热风扇,10、风扇防护罩,11、动触点,12、继电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的剖视图。一种用于强脉冲光电源的继电器,包括连有控制引出线和负载引出线的继电器本体,第一壳体3,
继电器本体12包括静触点8、动触点11、第二壳体4;所述静触点8或动触点11与负载引出线7连接;第二壳体4为全密封结构,静触点8和动触点11安装在第二壳体4的内部,并且第二壳体4的内部注满绝缘油6,静触点8和动触点11浸没在绝缘油6中;
第一壳体3为密封构造,继电器本体12设置在第一壳体3内,并且继电器本体12周围通过树脂灌封胶2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飞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丁长宏,未经北京飞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丁长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64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