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4446.7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刘小玉;马百聪;李丽;陶侃;陈伟泉;胡楠;邱鹏;邵铂然;童荣辉;饶志明;李琳;任维华;何国民;王琪;韦端利;朱翔宇;黃晶晶;董晓晴;康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20 | 分类号: | B60R22/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昱;严志军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调整 安全带 位置 自动 调节 控制系统 以及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涉及一种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其外观的造型美观性日益受到广大驾驶人员的关注。例如,例如很多跑车等车型为了能够提高造型的美观性,大多设计为双门构造,但是双门构造的车身B柱,也就是安全布置的固定点相对传统的四门车辆靠后,因此不仅不利于驾驶或乘坐人员对安全带进行使用,而且降低了驾驶人员在使用安全带的舒适性。此外,由于安全带是确保车辆驾驶及乘坐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尤其需要对此问题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以及汽车,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所述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包括:
安全带支架,其布置在汽车驾驶室内与一部分安全带相关联并且具有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第二位置,所述安全带支架在第一位置中处于自然状态,并且在外力作用下带动该部分安全带一起运动到第二位置以使得该部分安全带相对于第一位置更邻近于驾乘人员而被触及到、或者带动该部分安全带一起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
动力装置,其与所述安全带支架相连用于提供所述外力;
车门开关传感器,其设置成用于检测车门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座椅压力传感器,其设置成用于检测汽车驾驶室内座椅的受压状态;以及
车辆控制诊断装置,其与所述车门开关传感器、座椅压力传感器和动力装置相连,用于通过车门开关传感器和座椅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并判断汽车驾驶室内是否有驾乘人员,并且在确认汽车驾驶室内有驾乘人员之后控制所述动力装置,以使得所述安全带支架带动相关联的该部分安全带一起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
在上述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中,可选地,所述自动调节控制系统还包括使能装置,其被设置用于开启或禁止所述自动调节控制系统来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
在上述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中,可选地,所述使能装置是手动设置开关。
在上述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安全带被装设在车身B柱上。
在上述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步进电机、蜗杆机构以及用于对步进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源部件,所述蜗杆机构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相啮合,所述蜗杆机构的一端被布置在车身B柱上并且固连到所述安全带支架上。
在上述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一位置为竖直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形成夹角。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设置有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
在上述汽车中,可选地,所述汽车是两厢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并且操作快速准确,采用其可非常便于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诊断控制装置对动力装置进行自动控制,有利于驾乘人员应用安全带,降低他们在应用安全带时存在的不舒适性,同时确保例如两门车辆的造型以及前门开启空间,从而提高车辆的外观造型美观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组成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安全带支架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一部分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调整车用安全带位置的自动调节控制系统以及汽车的原理、特点以及优点,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的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的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以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44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