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叉车托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5034.7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2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伟;程兆斌;陈家云;曹国强;潘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3M材料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38 | 分类号: | B65D19/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晨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搬运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应用于例如卷料的物料搬运的叉车托板。
背景技术
像筒形卷料这样的相对大而重的物料在存储时通常是竖直放置的,相应地,在这些卷料的物流过程中,通常将卷料竖直放置在叉车的托板上进行搬运。而在生产应用时则需要将这些卷料翻转成水平状态以便将它们安装到生产机台上。因此,通常需要将卷料从竖直状态翻转到水平状态(或与之相反),以便进行搬运或者安装生产。目前,实现这种翻转操作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处理方法是使用机械手将卷料从竖直位置翻转到水平位置(或与之相反),然后放到叉车托板上,接着用叉车搬运至目的地进行装卸。这种处理方法的特点是工作效率较高,但是同时投入成本大,并且需要专人操作。
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在一台机动叉车上安装翻转机构,利用这台机动叉车上的液压系统驱动该翻转机构,将卷料从竖直位置翻转到水平位置(或与之相反),接着将其放置到叉车托板上,再用另一台叉车搬运至目的地进行装卸。此处理方法的特点是工作效率一般,投入成本一般,但是需要占据较大的作业空间。
还有一种处理方法是利用起重葫芦或行车将卷料吊起,同时通过人力把卷料从竖直位置翻转到水平位置(或与之相反),然后将其放到叉车托板上,再用叉车搬运到目的地进行装卸。该处理方法的特点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
因此,业界亟需一种能够以便捷高效、投入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的方式实现物料搬运的工具或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或者减轻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上的不足之处。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托板,该叉车托板具有能够将卷料等待搬运物从竖直位置翻转到水平位置(或与之相反)的翻转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叉车托板,包括:
固定板体;
活动板体,该活动板体连接至固定板体,并且适用于在其上置放待搬运物;以及
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设置在固定板体和活动板体之间,并且,被构造成使得活动板体相对于固定板体在适于运输待搬运物的第一位置和适于搬移待搬运物的第二位置之间转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翻转机构可以包括:铰接件、至少一个推杆、以及相互滑动配合的至少一对第一和第二滑动配合件;该铰接件将固定板体的一个端部和活动板体的一个端部活动地铰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活动板体能够绕着其端部相对于固定板体枢转;推杆设置在固定板体处,并且适于以水平推动的方式驱动活动板体相对于固定板体枢转;而关于相互滑动配合的至少一对第一和第二滑动配合件,其中第一滑动配合件设置在推杆上,而第二滑动配合件设置在活动板体上,其中第一和第二滑动配合件相互滑动配合以将来自推杆的水平推动转换成活动板体相对于固定板体的枢转。
具体地,第一滑动配合件优选地设置在推杆的一个端部。第二滑动配合件优选地设置在活动板体的靠近与固定板体铰接的端部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配合件可以为滑块框,而第二滑动配合件可以为滑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活动板体优选具有与该待搬运物的至少部分轮廓相应的待搬运物安置表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待搬运物安置表面为至少部分圆弧曲面的待搬运物安置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体具有适于叉车叉臂伸入的叉臂伸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固定板体包括至少一对纵向板条,和,布置成相互之间间隔开的并且每一个均连接至少一对纵向板条的若干横向板条。优选地,纵向板条和横向板条均为空心板条。还优选地,推杆设置在纵向板条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活动板体包括至少一对纵向板棒,和,布置成相互之间间隔开的并且每一个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少一对纵向板棒的若干横向板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叉车托板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优选地,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板体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为自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电机连接的齿轮箱,与齿轮箱连接的驱动杆,以及与驱动杆连接并且适于驱动推动杆的螺旋千斤顶。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为手动驱动机构,例如手摇式螺旋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材料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3M材料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50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雷达驱动机构及电子舱运输盒
- 下一篇: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