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有效地保持薄壳工件内孔加工精度的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7023.8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1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粉菊;唐炜;殷浩;李艳芳;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李中强 |
地址: | 65020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有效地 保持 工件 加工 精度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地保持薄壳工件内孔加工精度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床上加工工艺薄壁圆筒类零件时,无论是车外缘还是镗孔,都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内孔的加工。这是由于在切削过程中由于立竿见影的径向刚度很低,在切削力、装夹力作用下,极易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导致出现椭圆或中间小两边大的腰形现象。另外,该类零件由于加工时散热性差,也极易产生变形,使尺寸和形位公差达不到图纸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采取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充分冷却等措施外,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减少工件所受非均匀径向力对工件变形的影响,而由于装夹方式不当,往往是造成薄壁筒体零件的变形的问题所在,严重者甚至会造成零件的破损报废。为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加工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地保持薄壳工件内孔加工精度的夹持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地保持薄壳工件内孔加工精度的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支承座、夹持装置,所述的支承座上设置抱箍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动抱箍和静抱箍,所述的动抱箍和静抱箍相对设置,两者通过螺杆固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动-静抱箍配合结构,相当于在薄壳工件外围均匀地加了一个预应力,使工件夹持受力更加均匀,解决了薄壁工件容易因受夹持力不均匀而导致的变形问题。动抱箍上设置连接手柄,方便安装和拆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预埋螺栓配合结构,保障了整体结构的稳固,工作稳定,安全可靠;不仅操作更简便、安装快捷,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与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与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动抱箍,2-连接座,3-静抱箍,4-支承块,5-支承座,6-T型卡槽,7-定位螺母,8-螺杆,9-锁紧螺母,1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承座5、夹持装置,所述的支承座5上设置夹持装置,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动抱箍1和静抱箍3,所述的动抱箍1和静抱箍3相对设置,两者通过螺杆8固接配合。
所述的静抱箍3设置于支承座5上。
所述的静抱箍3与支撑座5之间设置支承块4。
所述的支承块4呈楔形,对称设置,以与静抱箍3外缘相适应。
所述的动抱箍1两侧对应设置连接座2。
所述的连接座2呈“L”型结构,其上设置与支承座5相对应的连接孔。
所述的连接座2和支承座5之间通过螺杆8连接。
所述的动抱箍1和静抱箍3呈半圆环状,二者内径与工件10外缘相适应。
所述的螺杆8下端与预设于工作台之T型卡槽6中的定位螺母7锁紧配合。
所述的螺杆8上还设置有与支撑座5、定位螺母7相配合的锁紧螺母9,以共同配合将本实用新型锁定于车床之工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采用动-静抱箍配合结构,相当于在薄壳工件外围均匀地加了一个预应力,使工件夹持受力更加均匀,解决了薄壁工件容易因受夹持力不均匀而导致的变形问题。动抱箍上设置连接座,方便安装和拆卸。工作时,将需加工工件横置于静抱箍上,按附图1所示装夹,再调整动抱箍压紧,校正工件,上立铣头,即可进行其它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7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