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轮代步车的前轮独立悬吊减震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7735.1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2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林正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朝扬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代步 前轮 独立 悬吊 减震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四轮代步车,具体来说是四轮代步车的前轮独立悬吊减震总成。
背景技术
为适应高龄人口与绿色环保趋势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已出现有四轮代步车,四轮代步车非常适合老人、残疾人以及中年人等这一类人群休闲代步用,人们可以用它来逛公园、上街买菜和接送小孩等,是老年人等出行的绝好代步工具。但四轮代步车的行驶路途并不完全都平坦无崎岖,在不平有凹坑等的路上驾驶四轮代步车会带来很大的振动,为提高驾车的舒适性,就必须设置减震机构来达到缓冲减震之目的。传统技术中的减震通常都是在座垫与车架之间采用弹簧结构来实现的,但弹簧结构的减震效果并不很好,其减震效果一般仅限于高度的减震,而前轮冲击到路面上石块等障碍物时还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冲击振动,这对四轮代步车的驾驶舒适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弹簧结构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因弹簧占据一定的高度空间,也不利于四轮代步车的小型化和紧凑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轮代步车的前轮独立悬吊减震总成,其使得每个前轮能够在整个垂直面内独立进行缓冲减震、减震效果明显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四轮代步车的前轮独立悬吊减震总成,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前轮,所述车架在车宽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呈管形结构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套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矩形结构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内管相对外管旋转45°设置使得内管的棱边与外管的管壁相对,所述外管的棱边与内管管壁之间设置有弹性胶垫;所述减震器的内管的两端上固定连接有悬挂臂,两悬挂臂的悬臂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上朝车宽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连接臂,所述前轮安装在该连接臂上;所述转轴上朝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上铰接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同所述车架铰接,前轮通过减震器和悬挂臂独立悬吊在所述车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减震器的内管中穿装有方管,所述悬挂臂上设置有方形凹孔而装配于所述方管上,有螺栓穿过悬挂臂后由螺母锁紧而将所述悬挂臂固定在所述方管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接臂的两端通过万向转动结构分别与所述车架和第二连接臂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悬挂臂和减震器等的设置,使得每个前轮都可独立悬吊在车架上,摒弃了传统技术中设置在座垫和车架之间的弹簧组件,当前轮通过凹低不平的路面时,悬挂臂可带动前轮在高度方向产生摆动,从而实现前轮与车架之间的缓冲减震,尽可能小的避免振动传递到车架并最终传递给座椅,大大的减小了人感受到的振动,其减震效果明显,同时,减震器的结构使得在整个垂直面内都能起到减震作用,相对于弹簧组件只有高度方向的减震效果,具有减震方位全面、减震效果好等特点,另外,减震器相对于弹簧组件所占用的空间小,有利于四轮代步车的小型化和紧凑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紧凑、安装方便、实施成本低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前轮位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悬挂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由悬挂臂、第二连接臂等组成的四边形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后轮位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后轮采用汽油引擎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后轮采用电机配合电磁刹车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后轮采用轮毂马达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后轮采用马达齿轮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朝扬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朝扬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7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