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合一槽型光电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6359.6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9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市成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赵正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一 光电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槽型光电开关。
背景技术
槽型光电开关分为单一型槽型光电开关和二合一型槽型光电开关,早期的单一型槽型光电开关,只输出一种模式即:NPN型常开输出、NPN型常闭输出、PNP型常开输出、PNP型常闭输出;二合一型槽型光电开关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一部分槽型光电开关的生产商通过电路技术改进,已能够实现集NPN型常开、常闭输出的功能一体或者集PNP型常开、常闭输出于的功能一体的二合一型槽型光电开关。
目前,槽型光电开关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市场上NPN型输出的光电开关需求远远大于PNP型输出的光电开关,生产商不愿大批量生产PNP型光电开关,以免造成积压库存,因而用户不容易及时的采购到PNP型输出光电开关,从而对设备生产及维修带来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合一槽型光电开关。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信号整形模块、异或门模块、三极管Q1、三极管Q2、整流桥和采样电阻构成四合一槽型光电开关,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位置对应,红外接收器通过信号整形模块连接异或门模块的脚1,异或门模块的脚3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基极,整流桥的一侧入端接电源a端,整流桥的另一侧入端接电源b端,电源b端通过采样电阻连接异或门模块的脚2,整流桥的正极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整流桥的负极出端,其中异或门模块型号为CD4070,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Q2为PNP型。其逻辑关系是电路通过整流桥输入端的采样电阻向异或门模块的脚2输入端供给电压信号,当采样电阻采集为高电平时,输出信号的方向与接收管的信号逻辑相反;当采样电阻采集为低电平时,输出信号的方向与接收管的信号逻辑相同。利用互补电路既能输出高电平又能输出低电平的原理,实现负载灵活安装,当负载接电源正极时,三极管Q1起作用,当负载接电源钠极时,三极管Q2起作用;综合上述原理,通过调换正负极实现正负逻辑转换,以及对电源正极负载(NPN)、电源负极负载(PNP)的通用。例如使用时,将负载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负载另一端可以连接电源a端,a端为正极时,采样电阻采集到低电平,异或门模块的脚2低电平,此时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之间无遮挡,异或门模块的脚1高电平,异或门模块的脚3高电平,三极管Q2导通,负载导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性能可靠,极大的改善了这一市场供需矛盾,生产商不再担心产品积压,用户也能够方便快捷的采购到所需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线路图;
图2为负载连接电源b端的电子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红外发射器1、红外接收器2、信号整形模块3、异或门模块4、三极管Q15、三极管Q26、整流桥7和采样电阻8构成,红外发射器1与红外接收器2位置对应,红外接收器1通过信号整形模块3连接异或门模块4的脚1,异或门模块4的脚3分别连接三极管Q15的基极和三极管Q26的基极,整流桥7的一侧入端接电源a端,整流桥7的另一侧入端接电源b端,电源b端通过采样电阻8连接异或门模块4的脚2,整流桥7的正极出端连接三极管Q15的集电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26的发射极,三极管Q26的集电极连接整流桥7的负极出端,其中异或门模块4型号为CD4070,三极管Q15为NPN型,三极管Q26为PNP型。负载9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26的发射极相连接,负载9另一端连接电源a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市成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春市成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63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降低排气噪音汽车后消声器结构
- 下一篇:增压发动机催化器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