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雷达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5981.5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3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巍;田俊涛;闫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陈潇潇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控制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雷达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雷达控制系统解除了驾驶员停车、倒车和启动车辆的情况下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还克服了驾驶员在这些情况下的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提高了驾驶员驾驶的安全性。通过在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上分别安装了前雷达探头和倒车雷达探头,雷达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声音提醒驾驶员附近有障碍物。
但在以下情况下驾驶员可能不需要报警提示:(1)在驾驶员行车过程中遇到红灯的情况下,当行人从车辆前面通过时,若行人与车辆的距离达到前雷达探头的报警距离,则报警装置将进行报警,此时对于驾驶员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报警;(2)在驾驶员行车过程中遇到堵车的情况下,当前方车辆与本车辆的距离达到雷达探头的报警距离的情况下,报警装置将进行报警,此时对于驾驶员来说也完全没有必要报警;(3)对于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在启动车辆或倒车时,不需要雷达控制系统进行报警。以上情况下若雷达控制系统进行报警会对驾驶员或车内乘员造成厌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雷达控制系统,该系统用于解决消除不必要的雷达报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雷达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雷达探头,该雷达探头置于车辆的外壳上;控制器,与所述雷达探头连接;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报警;以及雷达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雷达探头输出的信息和雷达开关的状态发出所述报警信号。
优选地,所述雷达探头包括:前雷达探头,置于车辆的前保险杠。
优选地,所述雷达探头还包括:倒车雷达探头,置于车辆的后保险杠。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挡位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车辆的挡位;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雷达探头输出的信息、所述雷达开关的状态、所检测的挡位向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速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车辆的速度;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雷达探头输出的信息、所述雷达开关发出的信号、所检测的挡位和所检测的车辆的速度向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雷达开关实现了可根据驾驶员的需求来控制雷达控制系统,不仅有效避免了驾驶员或车内乘员受到报警噪音的影响,而且为驾驶员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雷达报警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雷达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雷达探头、控制器、报警装置和雷达开关。
雷达探头置于车辆的外壳上,用于检测是否有障碍物与雷达探头的距离达到或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并在检测到有障碍物与雷达探头的距离达到或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该雷达探头输出相应的信息。
雷达开关与控制器连接,且控制器与雷达探头连接,用于根据雷达探头输出的信息和雷达开关的状态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具体来说就是在雷达探头检测到障碍物与雷达探头的距离达到或小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雷达探头输出相应的信息,控制器根据雷达探头输出的该信息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报警装置与控制器连接,在接收到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的情况下,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报警可以为声音报警也可以是显示报警。其中,报警装置可以集成在控制器中,也可以为独立的装置。
其中,控制器根据雷达探头输出的信息和雷达开关发出的信号发出报警信号的具体的控制方法将在下文中结合图2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5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